5月15日,京東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集團凈收入達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京東一季度凈服務收入達161億元,同比增長29.6%。遠遠高于此前預期。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達3.874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4.8%,凈增2500萬活躍購買用戶,創下行業淡季中京東用戶增長的新高。日用百貨商品銷售的凈收入為525億元人民幣(約74億美元),同比增長38.2%。
高效可持續的京東抗疫方案
幾組數據,各有其側重。持續、穩定、全面的增長態勢,既是京東交給市場和消費者的一份答卷,更是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信心之源。
疫情期間,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電商平臺而言,保障民生都是最高優先級,是同等重要的一場“戰疫”。京東經受住了考驗,在滿足民生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了企業的同步增長。
京東的底氣就在于,多年來依托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升級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等核心能力,在特殊時期依舊提供了高效、可持續的京東方案。
疫情期間的物資供應中,京東技術發揮的作用無處不在:
京東采用大數據和AI技術管控價格,對平臺上的海量商品價格進行實時監控,實時攔截超出變價要求的商品,并及時查處問題商家;
京東還通過智能配送機器人進行配送,降低疫區配送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利用無人機,為暫時被封村封路的配送站和村民打通配送通道;
京東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倉庫24不停歇運轉,高效地提供物資供應保障……
京東智聯云“無接觸智能溫感系統”
技術優勢延伸到產業末端
一直以來,京東都在強調消費下沉。但與消費下沉同步的,還有技術下沉,將京東的技術優勢延伸到產業末端,實現全面發展。
以京東便利店為例,疫情期間利用京東便利GO小程序,讓居民線上下單,線下取貨,減少居民接觸病毒的可能,供貨量是平時的兩倍。這些遍布全國的京東便利店,是保民生和穩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在抗疫中的作用不容小視。
數據顯示,在1月20日至2月13日期間,京東超市累計為社會供應7.15萬噸米面雜糧和2725萬升食用油。
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還在全國推出了“小七拼”,共建立1000多個社群,覆蓋1200多個社區,共計覆蓋人群近50萬。在湖北地區,京東通過友家鋪子同時發力社區生鮮團購,服務超過200個社區。
技術優勢支撐企業社會責任
京東的技服務優勢,正在釋放強大的勢能,在更多的領域、更廣闊的平臺,發揮不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保障企業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非常時期,更加需要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為與品牌商、中小商家等合作伙伴共同面對經營困難,尤其是短期現金流緊張等問題,京東在疫情期間不僅主動、大幅縮短了向供應商的結款周期,還向供應商提前預付了大量的貨款,公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也較去年同期縮短了5.7天。
疫情期間,京東車輛直接開到十月稻田的工廠庫房,接貨裝車。
在促進社會就業方面,京東集團一方面全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確保員工有序復工復產,另一方面通過余缺調劑、崗位共享等創新模式,聯手其所投資的達達集團面向全社會招募超過3.5萬名正式及臨時員工。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東集團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員工數已經突破了26萬人,展現出強大的就業人口吸納能力,充分發揮出企業就業容納器的效能。這依然是歸功于以技術創新為動能帶來的高質量發展。
京東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合力推動了企業穩健增長,同時大力拓展國際業務、供應鏈服務及高科技領域的創新應用,為企業布局長遠,為社會提供更多元、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抗疫情、保民生、撐經濟、穩就業,可以說,這不僅是一份季度財報,更是全民抗疫的生動圖景。恢復經濟是關鍵,有了企業的同心協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可以取得抗疫的最后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