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京東(JD)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京東實現凈收入為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5%;歸母凈利潤為10.73億元,同比下降85.34%。截至2020Q1,京東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為3.874億,同比24.8%,活躍用戶環比新增超過2500萬。
此次
一、京東用戶逆勢增長
繼2019Q4開始京東恢復用戶增長,2020Q1用戶環比增加創淡季新高,但用戶留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京東2020Q1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達3.874億,環比增加2540萬,創行業淡季新高(由于電商“618”“雙11”“雙12”等特殊節日的存在,導致電商平臺的業績具有周期性規律,一季度和三季度屬于行業淡季)。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但用戶獲取只是第一步,
二、京東増利不增收?
對于電商平臺而言,用戶是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京東2020Q1的用戶增長亮眼,但受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2020Q1,京東實現營業收入1462.05億元,同比增速為20.75%,雖然遠高于京東管理層在上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所提出的至少10%的預期,但低于2019年同期的22.89%,且創歷史季度新低。
數據來源:雪球
京東不會因供應鏈和物流問題出現業務停擺。
而且由于在
數據來源:雪球
毛利率提升和費用率優化的疊加影響,最終體現在京東當期的利潤上。2020Q1,京東實現歸母凈利潤10.73億元,自2019Q1開始,目前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
但京東歸母凈利潤同比降低85.34%,主要是2019年同期的投資收益為68.86億元,若剔除此部分影響,京東2020Q1的扣非凈利潤為12.056億元,同比增長178.42%,這主要得益于京東毛利率和費用管控能力的雙重提升,報告期內京東的綜合費用率為13.9%,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雪球
從上文可以看出,京東曾通過售賣資產的方式“修飾”了財務報表,但靠資本運作增厚利潤的這種行為并不可持續,如何提升內生盈利能力才是京東目前亟須考慮的問題。
三、如何提高京東的盈利空間?
京東提高盈利空間的關鍵:一是要加速提升平臺業務占比;二是需要優化履約費用率。
首先,京東的收入端和利潤端出現分離:自營業務是京東最大的營收源,而平臺業務是最大的利潤源。
產品銷售收入是指京東直營產品銷售的收入;服務收入包括向京東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傭金、廣告費,以及物流收入。
京東本質上是一家零售商,靠賺取商品進銷差價的自營業務是京東絕對收入引擎。但從利潤端看,京東自營屬于重資產模式,前期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其自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弱于平臺化業務。所以,京東的平臺業務是最大的利潤源。
京東為尋求利潤突破,逐漸向平臺業務轉型,無論是開放第三方物流還是提高第三方商家的收入比例,均是擴大自身平臺業務的邊界。自2017Q3起,京東的服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在2019Q4達到了12.3%。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但是從通常情況看,京東平臺業務的擴張依然比較緩慢。從GMV占比來看,京東平臺GMV占比從2014年的38.78%提升至2019Q2的44.5%,4年半的時間僅提升5.72個百分點。所以,京東要想釋放更大的盈利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快平臺化的步伐。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而履約費用率對整體費用的影響最大,京東履約費用主要由倉儲,配送,客戶服務和支付費用構成,其中倉儲和配送費用占比最大,配送占比約6成,倉儲則約占比2成半。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從歷史數據看,京東的履約費用率處于下滑通道,在2019Q4達到了6.4%。主要是隨著京東物流向第三方業務開放,訂單價提升以及訂單規模的持續增大,邊際成本逐漸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