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湖北省巴東縣宋家梁子村的光伏扶貧電站內,國網新能源云建設團隊工程師葛樂矣正在向運維人員演示如何通過信號示波器判斷邊緣計算采集終端的工作情況。
屏幕上一串串方波、正弦波交替閃爍著,“上行信號通信正常”、“串口協議解析成功”、“國網新能源云收到遙測數據”......光伏電站遠程智慧運維模式從夢想照進了現實。
2020年,在新基建推動的數字中國變革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傳統新能源,像這樣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今年三月以來,為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發展的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實現能源轉型發展的需要,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目標,國網電商公司以新基建戰略為契機,加大推動國網新能源云平臺建設運營。該平臺提供新能源資源分析、規劃設計、消納評估、投資建設、并網運行、智能運維、交易結算全場景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將促進傳統的新能源經濟業態的重構,新能源經濟商業模式的孵化、以及新能源產業數字生態的構建。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數字大腦”,國網新能源云正在勾勒著人們對數字化、智能化新能源所有的想象。
助力分布式光伏“飛入尋常百姓家”
通過新能源云App,每天看著自家幾十平米屋頂的陽光慢慢變成錢,家住湖北孝感的吳東樂開了花。
“太方便了,真的是躺著賺錢......”吳東爽朗地笑起來。
2019年,吳東在初步了解了太陽能發電相關知識后,產生了把自家屋頂資源利用起來安裝分布式光伏的想法,但是在獲知項目申請、設計、設備選型、安裝、運維專業的流程后,深感門檻太高。“覺得太費事了,后來咨詢了一個安裝過的朋友,他向我推薦了國網新能源云這個App。”吳東在App上試著提交了服務申請,當天工作人員就到家里勘測屋頂情況,并出具了光伏發電建設方案。“買設備、并網、結算都是在這上面,門都不用邁!”如今,通過國網新能源云APP,吳東可以看到電站的發電量、電費收益,一旦電站出現問題,監測平臺會通過APP發出告警,并通知維修人員。就這樣,吳東所有的難題一并得到解決。
多年以來,普通居民、工商業用戶開發分布式光伏,最主要難點在于收益預期不明晰,專業門檻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新能源實現云化后,上下游徹底打破了信息壁壘,新的生態系統得以建立,傳統新能源開發面臨的諸多挑戰也都迎來轉機。
據介紹,在申請階段,國網新能源云會基于當地氣象、用電負荷、新能源補貼政策等歷史數據,進行經濟測算,提升投資效率,保證普通居民、工商業用戶收益;在設備選型方面,國網新能源云線上為裝備制造廠商、系統集成商、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等用戶提供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監測運維、產品追溯、金融交易及行業分析等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實現運行設備與各類廠商之間的互聯互通;運維方面,國網新能源云實現分布式光伏設備在線狀態監測,通過App,用戶實時跟蹤設備運行狀態,并結合氣象數據、歷史發電數據,進行發電預測;結算方面,國網新能源云支撐國網公司分布式光伏業務管理,打造全流程服務,開展自然人、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上網電費及補貼結算業務。
國網電商公司光伏云事業部副總經理謝祥穎告訴記者:“國網新能源云是全流程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提升了光伏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企業和用戶的成本,這讓分布式光伏更大規模‘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可能。”
拓展新能源消納新“維度”
吉林,我國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但是該地區新能源企業飽受“窩電”之苦。隨著國網新能源云的部署實施,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云端新能源為新能源消納構建新“維度”。
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國網新能源云的發電企業之一,旗下擁有6個新能源電站,裝機120.79萬千瓦。該公司也是首批享受國網新能源云數字化紅利的企業之一。
華能集團吉林發電有限公司規劃部副主任曹世偉向記者介紹:“企業入駐國網新能源云,并網申請、審批流程都在線上,并網速度很快。新能源企業早一天并網,就意味著早一天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
據了解,新能源企業向國家電網提出并網申請、審批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國網新能源云打通并網申請、審批環節,實現審批流程的云化,將業務環節從34個降低至19個,效率提升近3倍。
事實上,曹世偉更加期待的是,新能源云逐漸勾勒出的一整套系統的新能源消納解決方案。
謝祥穎告訴記者:“國網新能源云充分挖掘國家電網能源大數據資源以及技術優勢,實現大型新能源電站的規劃、建設、運維與電網調度、交易中心等數據交互,全面推動新能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大規模促進新能源消納,還進一步探索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提升經濟效益,降低開發、運維成本。”
在項目建設前期,國網新能源云充分挖掘國家電網負荷運行、輸電通道、建設運行等數據,結合當地風光資源、氣象等數據,通過科學的模型對項目進行經濟評估,從源頭上解決電站建設的并網問題、消納問題。
在項目運行期間,國網新能源云打通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各類型儲能電站的運行狀況數據,為國家儲能建設發展、促進新能源消納等分析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帶動儲能合理布局,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助力各種新能源儲能聯合項目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國網新能源云帶給行業的驚喜還不僅僅于此。目前,國網新能源云正在積極引進5G技術,該技術正在為新能源消納難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眾所周知,新能源的不穩定性是其消納的主要原因,傳統的數字控制技術難以有效對其控制。5G技術引入意味著新能源設備數據采集,從分鐘級上升到毫秒級,可有效進行控制調節。通過5G技術,‘桀驁不馴’的新能源就這樣被完美馴服,消納難題有望被徹底解決。”華為電力行業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李濤告訴記者。
搭建云上新能源“超級大腦”
新能源云“智慧”隨風潛入夜,互聯網思維潤物細無聲,新能源產業創新模式、創新應用如雨后春筍,紛紛破土而出......
2019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試點省份部署建設國網新能源云,13家省級電網企業初步實現新能源業務集成和數據貫通。“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服務體系,優化著新能源生態系統。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是13家試點省級電網企業之一。該公司依托新能源云平臺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清單申報工作,全程采用線上方式辦理,實現公司發展、調度、財務、交易等專業項目一一對應、不重不漏,新能源發電項目補貼申報共計119項,申報完成率為100%。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前期處處長樸哲勇告訴記者:“吉林地區新能源互聯網生態圈日趨成熟,新能源云超級大腦功能正在顯現。為發電企業提供新能源項目并網運行、交易結算、補貼發放等全流程一站式線上服務,業務辦理流程簡化30%。日前,新能源云成果得到了省能源局的高度認可。”
新業態下,新能源“超級大腦”改變的不僅僅是服務模式,還有服務理念的徹底轉變。
張軒閣是黑河英大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維工程師,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地區新能源接入新能源云后,他有了一個新的職務——“滴滴電工”。
“滴滴電工”,顧名思義,即像滴滴司機一樣用手機接用戶下的故障報修單,為用戶提供專業服務的電力運維人員。近年來,該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迅猛,新能源云利用互聯網平臺,最大限度盤活轄區內運維專業力量,降低了企業運維成本,提升了運維效率,電工也得到了相應的經濟效益。
“通過‘滴滴’模式,電工們多勞多得,積極性很高。另外,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對我們評級,對我們工作也是一種促進。”作為該地區評級最高的“滴滴電工”,張軒閣有著無限的自豪感。
“互聯網的本質是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實現市場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當市場主體被充分激活后,創新必然成為一種本能。國網新能源云就是這樣一個以創新為本能的平臺。”謝祥穎評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