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存錢的確是一個好習慣,尤其是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存款的重要性尤為顯著。近年來,在公共衛生事件的沖擊下,全球經濟低迷,不少企業和實體店走向倒閉,還有很多人遭遇了失業降薪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儲蓄意識得到明顯提高,開始積極存錢。
既然說到銀行,就不得不提起銀行。銀行作為我國居民儲蓄的集中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銀行不僅能保障資金的安全問題,還能獲得一筆利息收入,讓大家實現“錢生錢”。不過,對于存款問題,有內行人“良心勸告”,如果手中的閑錢已超20萬元,就不要再存定期了。為何會這么說?往下看。
一、銀行利率下調
一直以來,我國銀行給出的存款利率就不高,隨著近段時間利率的下調,不少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基本從4%~5%之間,降至3%以下,中小銀行也只有3.2%左右。
面對銀行利率下調,相信有不少人會心生疑問,但其實銀行之所以下調利率,主要是受公共衛生事件和全球經濟不樂觀的影響,當下市場低迷,人們的投資行為和信心有所降低,這讓銀行業的發展也受阻。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為了能夠緩解自身的危機,不得不選擇利率下調。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有所發現,如果再把錢存定期,產生的利息并不一定能跑贏通脹。面對這種情況,可能會有人提問,如果把錢存銀行不能獲得很好的回報,應該如何存呢?
二、銀行產品種類繁多
可能很多人對于銀行的了解并不多,普遍認為銀行只能存錢。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的。因為目前銀行不僅能存錢,還有很多理財方式可以用來打理手中的資金,比如大額存單、債券、基金等。所以,在選擇打理資金方式時,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三、閑錢超過20萬元,不要存定期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降的情況下,有內行人給存款人一些“良心勸告”,如果閑錢超過20萬元,就不要只知道存銀行定期,還可以選擇其他方式,比如利息相對較高、流動性更強的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大額資金才能存的存款產品。目前,我國大多數銀行里面的大額存單最低門檻為20萬元。正因如此,大額存單比定期存款的利率普遍要高出0.6%。若分別存20萬元,大額存單比定期存款每月多拿1200元。
除此之外,大額存單還有其他優勢,那就是大額存單可以作為抵押,也可以轉讓給他人。從這點來看,相比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的資金流動性要更強。而且如果資金量足夠大,把錢存大額存單,還可以與銀行商談利率,從而獲得較高利息及待遇。
當然,如果資金不多的話,除了大額存單,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儲蓄國債,門檻100元,利率普遍比定期存款高,還支持按年付息,資金更加靈活。另外,還有一些順應政策興起的外貿經濟平臺如代銷,門檻同樣一百多元,30天為期,利潤穩定在1%,合理配置可兼顧安全、流動性、收益三方面。
總之,大家要明白,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現在銀行不僅僅可以存錢和貸款,它還擁有很多其他的理財方式。所以,如果大家有閑錢,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規劃,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