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 韋夏怡 北京報道
W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22日記者發稿,已有逾300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2年年報,相關披露工作也正加速推進。伴隨著年報的出爐,包括公募基金、社保、險資、QFII等各路機構的持倉情況也逐漸浮出水面。綜合來看,機構增持的上市企業業績整體表現良好,大消費、專業設備制造、醫療等更受青睞。
聚焦細分行業龍頭
基金重倉股漸次浮現
震蕩市場環境下,作為重要市場參與機構的各家公募基金也在積極調整布局,隱形重倉股也透露出持倉蹤跡。已披露年報中,如陸彬、謝治宇、丘棟榮、周蔚文等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產品布局情況更是備受投資者關注。
如今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已超19%的江航裝備(19.520, -0.10, -0.51%)年報顯示,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小盤價值持有約160.59萬股,新進成公司第十大流通股東。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1.15億元,同比增長16.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5.55%。
2022年12月初上市的卡萊特(94.000, -2.37, -2.46%)最新披露的年報中,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也云集了廣發、交銀施羅德等多家機構旗下的基金。其中,也包括基金經理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藍籌。該基金持有卡萊特15.16萬股,為第十大流通股東。年報顯示,卡萊特2022年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雙增長。其中,營業總收入6.79億元,同比上升16.62%;歸母凈利潤1.31億元,同比上升22.11%。
廣發基金旗下廣發穩健回報和廣發多因子靈活配置兩只產品,則在去年四季度新進成為國內高性能PI薄膜行業的領先企業瑞華泰(25.860, -0.17, -0.65%)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根據年報,兩只基金分別持有約187.51萬股和185.03萬股。
醫療領域各細分龍頭也持續受到各路基金關注。如富國新動力(3.390, -0.05, -1.45%)(維權)靈活配置和易方達醫療保健行業兩只基金,分別以198.37萬股、178.47萬股新進成為健民集團(71.850, 1.50, 2.13%)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同時,公司第二大流通股東、百億基金經理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也在去年四季度進一步加倉89.99萬股;韓威俊管理的交銀施羅德消費新驅動基金去年四季度新進加倉約1138.95萬股,成為保健品企業湯臣倍健(20.210, -0.09, -0.44%)第十大流通股東;匯添富創新醫藥、匯添富醫藥保健也紛紛加倉奕瑞科技(370.420, -4.46, -1.19%),報告期內分別持有公司約158.85萬股和89.38萬股。
長線資金布局“更新”
大消費等持續受青睞
除了基金公司,社保基金、險資、QFII的最新持股同樣透露出長線資金的布局偏好。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時,近40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浮現了QFII身影。從持倉變動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QFII新進持有20余只個股,包括亞翔集成(18.080, 0.45, 2.55%)、匯通能源(12.890, 1.11, 9.42%)、恒順醋業(11.830, 0.05, 0.42%)、贛粵高速(3.470, -0.01, -0.29%)、恒豐紙業(8.900, -0.06, -0.67%)等;7家獲增持個股中,如東方財富(19.150, 0.15, 0.79%)、浙江世寶(8.440, -0.04, -0.47%)、平安銀行(12.740, -0.05, -0.39%)分別被部分QFII增持715.79萬股、327.26萬股、124.06萬股。與此同時,大全能源(48.750, -0.27, -0.55%)、愛旭股份(33.540, -0.14, -0.42%)分別被部分QFII減持524.36萬股、237.19萬股。行業領域布局方面,食品飲料、零售業、設備制造業居多。
截至發稿時,社保基金也出現在5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合計持股22.41億股,合計持股市值達303.3億元。其中,13只社保基金新進增持成為1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如寶豐能源(15.010, -0.03, -0.20%)、森麒麟(32.800, -0.17, -0.52%)和宏柏新材(16.930, -0.18, -1.05%)等。28只個股持股數量超千萬,方正證券(7.050, -0.01, -0.14%)、中國廣核(2.950, -0.02, -0.67%)、中國巨石(14.680, 0.33, 2.30%)持股數量居前,社保基金分別持有10.90億股、1.68億股、0.97億股。從持股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看,截至報告期末,德科立(54.770, 0.26, 0.48%)、景業智能(80.790, -0.87, -1.07%)、鑫鉑股份(41.800, 0.35, 0.84%)、利爾化學(17.600, -0.05, -0.28%)均被社保基金持股4%以上。其中,光電子器件領域企業德科立第一大流通股東為全國社保基金17011組合,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逾16%;業績實現高增長的景業智能獲得全國社保基金423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7021組合累計近100萬股的增持,兩只社保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4%。此外,中國巨石、揚農化工(101.650, -0.40, -0.39%)、中科創達(104.680, 1.70, 1.65%)等20多家上市公司獲社保基金連續持有四個季度以上。
截至3月22日,險資去年四季度也現身50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合計持股160.98億股,合計持股市值達1932.05億元。其中,20只個股持股數量超千萬,平安銀行、中國聯通(5.620, -0.05, -0.88%)、中國鋁業(5.360, 0.00, 0.00%)持股數量居前,險資分別持有113.66億股、31.90億股、5.59億股。從持股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材料Ⅱ、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
整體來看,被社保基金、險資和QFII重倉持有的個股大多呈現較好業績增長態勢。德邦證券分析稱,從毛利率和凈利率表現來看,社保基金持有公司的業務盈利性總體明顯高于市場。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也表示,該類資金投資風格更偏向于長線,資金主要流向估值合理、業績優良、行業龍頭的企業。
關注年報行情
機構整體樂觀權益市場
談及年報行情,創金合信專精特新基金經理王先偉表示,市場下一個階段的主線或將聚焦全年業績和景氣度占優的細分行業上。需要在年報和一季報的基礎上,對整個A股進行仔細的行業對比和梳理,尋找景氣度更優的細分行業重點配置。華商基金也表示,“復蘇”是2023年的一大關鍵詞,在挖掘年報行情時,可以從復蘇的角度尋找超預期的方向。另外,科技方向超預期的機會可能會更多。
一季度即將收官,嘉實資源精選基金經理兼嘉實碳中和主題擬任基金經理蘇文杰也對全年市場行情持相對樂觀預期。針對投資者關注的布局方向,蘇文杰表示,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上游的價格彈性所帶來的利潤彈性要比中游大,今年相對更看好上游,尤其是有色金屬板塊的機會。
談及投資者情緒,一家機構人士表示,相較國內投資者,當前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更樂觀,北向資金去年全年凈流入大概130億美元,但今年年初到現在已經流入了230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量。綜合來看,2023年對于中國股票市場繼續保持超配建議。其中,結構性成長主題板塊公司的估值有吸引力,未盈利股票短期內表現或將承壓。他同時建議,投資新能源板塊時需結合公司的穩定性以及盈利增長能力等綜合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