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財聯社App
《科創板日報》2月27日訊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規劃首次提出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將按照“2522”的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一直以來,數字基礎設施被視作數字中國的底層架構和技術基礎。這次,數據資源體系被并列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兩大基礎之一,再次凸顯了數據要素的重要價值。
▌政策加碼數字基礎設施 帶動產業鏈需求穩步向上
對于數字基礎設施,規劃提出要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體提升應用基礎設施水平,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涉及5G網絡與千兆光網、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基于此類技術形成的各類數字平臺。
當前,我國在通信網絡建設規模以及算力基礎設施上均處于領先水平,通信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但是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穩步推進,對于基礎網絡設施建設需求將進一步提升。特別是近期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技術成為市場熱點,對數字基礎設施所承載的算力網絡提出更高要求。
國家發改委此前便發布《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提出,要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政策不斷加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多家機構發文表示,看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產業鏈需求穩步向上。具體來看,該產業鏈十分龐大,涉及上游硬件設備(如IT設備、網絡設備、空調/電源設備等)、光模塊、光器件以及中游IDC廠商等諸多領域:
(1)一線城市及周邊IDC整體稀缺性將隨需求增長而進一步放大,掌握稀缺資源的IDC公司議價能力有望增強。相關標的包括寶信軟件(50.450, 0.96, 1.94%)、數據港(31.860, 0.70, 2.25%)(與阿里合作)、科華恒盛(與騰訊合作)、科華數據(44.020, -0.60, -1.34%)、奧飛數據(13.310, 0.32, 2.46%)、首都在線(12.980, 0.28, 2.20%)、美利云(15.160, 0.33, 2.23%)、光環新網(10.590, 0.33, 3.22%)等。
(2)“雙碳”背景下,綠色節能系東數西算核心要求,能耗相關供配電系統、冷卻系統等投資占比高的環節設備供應商受益。相關溫控標的有英維克(33.040, 0.04, 0.12%)(互聯網IDC空調龍頭)、佳力圖(13.850, 0.23, 1.69%)(綁定中國移動(83.670, 3.07, 3.81%))、高瀾股份(13.270, -0.06, -0.45%)、依米康(10.670, 0.21, 2.01%)和科華數據等。
(3)運營商既是算力基礎設施和骨干傳輸網絡的建設者,又是下游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東數西算”的承載載體。相關標的包括中國移動(大力發展IDC建設)、中國電信(6.170, 0.32, 5.47%)(機柜全中國第一)、首都在線(IDC營銷)。
(4)加強網絡設施聯通將有效改善時延問題,傳輸網設備、光纖光纜、光模塊等ICT環節迎來增量需求。相關標的包括光模塊領域的新易盛(33.170, 0.98, 3.04%)、中際旭創(36.040, 0.54, 1.52%)、博創科技(22.090, 0.35, 1.61%);光器件領域的天孚通信(41.220, 1.02, 2.54%)、騰景科技(25.200, 0.40, 1.61%)、光庫科技(42.830, -0.20, -0.46%);光纖光纜領域的中天科技(16.110, 0.05, 0.31%)、亨通光電(14.910, 0.18, 1.22%)等。
(5)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需求有望提升。首創證券(16.640, 0.23, 1.40%)分析師何立中表示,高性能計算芯片是芯片國產化的最難攻堅戰,目前中國大陸高性能計算芯片正在起步階段,A股相關公司較少,推薦關注瀾起科技(57.600, -0.17, -0.29%)、國芯科技(55.370, 1.24, 2.29%)、聚辰股份(84.680, -0.27, -0.32%)、兆易創新(104.580, -0.31, -0.30%)、景嘉微(74.960, 2.70, 3.74%)、寒武紀(87.800, 3.83, 4.56%)、芯原股份(65.470, 2.51, 3.99%)。
▌數據資源商業價值待釋放 數據確權定價被提上日程
對于數據資源體系,規劃提出要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構建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各級數據統籌管理機構。推動公共數據匯聚利用,建設公共衛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領域國家數據資源庫。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制度,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建立數據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機制。
作為數字時代的生產新型要素,數據對經濟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2022年下半年以來,頂層設計及政策頻出、區塊鏈等新技術普及、政府數據對外開放、數據交易所步入規范化建設等,均成為催化市場快速發展重要推動力。
國信證券(9.720, 0.06, 0.62%)表示,往后來看,數據確權定價是行業發展突破關鍵點。“數據產權制度”正是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規劃提出“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制度,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建立數據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機制。”
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正當時,數據要素產生的過程十分復雜,其中運營商在基礎的數據采集環節占主導地位,數據資源規模大且質量高,截至2022年底,國內三大運營商合計16.8億移動端用戶,擁有中國最大的用戶群,其數據業務與云、ICT等B端業務結合緊密,在數據方面具有產業鏈優勢。
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可被歸結為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加工、數據流通、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生態保障七大模塊,覆蓋數據要素從產生到發生要素作用的全過程。開源證券按照數據要素產業鏈各個環節梳理受益標的:
(1)數據采集環節:航天宏圖(103.350, 6.49, 6.70%)、拓爾思(25.000, 0.80, 3.31%);
(2)數據存儲環節:易華錄(26.330, 1.67, 6.77%)、中科曙光(34.000, 1.67, 5.17%)、深桑達;
(3)數據加工環節:海天瑞聲(237.980, 23.78, 11.10%)、科大訊飛(50.150, 1.81, 3.74%)、航天宏圖、中科星圖(72.300, 0.11, 0.15%)、海量數據(24.950, 0.81, 3.36%)、星環科技(84.800, 2.30, 2.79%)、達夢數據、拓爾思等;
(4)數據流通環節:a.數據交易所:安恒信息(180.480, 15.24, 9.22%)、廣電運通(11.160, 0.45, 4.20%)、浙數文化(10.180, 0.51, 5.27%)、人民網(17.780, 0.32, 1.83%);b.數據產品/服務提供商:航天宏圖、上海鋼聯(32.170, 0.31, 0.97%)、海天瑞聲、卓創資訊(50.460, 2.05, 4.23%)、山大地緯(11.310, 0.57, 5.31%)、慧辰股份(27.790, 0.69, 2.55%);c.數據共享:太極股份(43.820, 1.06, 2.48%)、中科江南(109.900, 2.46, 2.29%)、博思軟件(22.340, 0.88, 4.10%)、南威軟件(16.640, 1.04, 6.67%)等;
(5)數據安全環節:安恒信息、奇安信(77.750, 1.69, 2.22%)、深信服(143.670, 0.85, 0.60%)、信安世紀(58.870, 1.67, 2.92%)、啟明星辰(30.450, 0.80, 2.70%)、天融信(11.540, 0.35, 3.13%)、綠盟科技(12.620, 0.72, 6.05%)、美亞柏科(15.840, 0.31, 2.00%)、亞信安全(22.100, 0.71, 3.32%)、恒為科技(20.010, 0.61, 3.14%)、安博通(44.440, 0.83, 1.90%)、中新賽克(42.380, 1.58, 3.87%)、三未信安(124.600, 0.45, 0.3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