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有兩種常見的交易方式,一種是左側交易,另一種是右側交易。這兩種交易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優缺點,屬于兩種不同投資風格的交易決策。
所謂左側交易,是說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在還沒有形成底部信號之前所做出的買入行為,交易風格偏向于“逆勢操作”,如圖 1 所示。右側交易則是在股價見底回升之后進行買入,趨勢反轉后賣出,交易風格偏向于“順勢而為”,如圖 2 所示。
圖 1 左側交易
圖 2 右側交易
左側交易的特點:
1)左側交易適用于較大的資金量,一般采用分段加倉的方式,需要做好合理的倉位控制和資金管理。
2)結合基本面分析,選擇類如白酒、消費、家電類以及高分紅類等價值投資股,和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容易迎來長趨勢行情。
3)有時需要承受股價繼續下跌和底部低位長期套牢的風險。
理想的左側交易是買在最低位置,賣在最高位置,實際交易過程中,做到這樣卻很難。如果行情能夠預判的話,則可做到買入成本在較低價格區間,賣出在較高價格區域,從而獲得較大的收益。
左側交易收益高,風險往往也比較大。尤其是在股價底部判斷錯誤的時候,很容易買在下降通道的半山腰,股價在進場之后持續下跌,并伴隨長期套牢的心理煎熬。賣出也是一樣,如果頂部判斷出錯,可能提前平倉出場,而后續迎來上升行情。所以,左側交易往往需要結合基本面、宏觀面分析,盡量選擇類如白酒、消費、家電類以及高分紅類等價值投資,即使被套,還有企業的分紅可以彌補,一旦趨勢反轉則可以獲利豐厚。避免買入業績差、有退市風險的股票,防止股價在下降趨勢中持續下跌、長時間股價無法反彈時不斷補倉而導致巨大虧損的局面。
另外,左側交易還需要特別注意資金管理和倉位的控制,可以采用分段式分倉進場和出場。資金分倉方式可以采用等額加倉或金字塔加倉方式。
舉個例子,當一只股票在經歷一輪牛熊之后,股價先上漲至最高價 22.68,之后趨勢反轉下跌至最低 13.3,而后反彈。在下降趨勢通道中進行左側交易,分別在股價下降至 20、18、16、14 元時進行四次分段加倉。
采用等額分段加倉方式,每次開倉或加倉的資金等額 30 萬,共計 120 萬元。股價探底回升后,持倉成本價約為 16.69 元;股價反彈至 18 元時,獲利約 6.23萬元。
采用金字塔分段加倉方式,每次開倉金額遞增一倍,依次加倉為 8 萬、16萬、32 萬、64 萬,共計 120 萬。股價探底回升后,持倉成本價約為 15.08 元;股價反彈至 18 元時 ,獲利約 23.2 萬元。
以上兩種資金分配方式各有利弊,如果股價下探未達到預定最低點時,等額加倉方式持倉股數相比金字塔加倉方式的持股數更多,待股價反彈后,獲利也更多;如果股價下探達到預定最低點,則金字塔加倉方式持股數更多,均攤后的持股成本價也更低,最終獲利也會更多。
技術面分析進行左側交易時,可以結合布林通道、斐波那契數列、macD等技術分析指標。
布林通道選擇下軌區域進行左側交易進場。選擇斐波那契數列在股價回調至前浪高度的 0.4-0.7 區域分倉進場;作為斐波那契數列 0.5 和 0.68 位置是兩個重要的支撐位置,可以選擇回調接近前浪高度 0.5 和 0.68 的支撐位置(比如 0.4-0.7位置)進行左側進場買入,而不是在下降通道的初期位置(比如前浪的 0.1-0.4位置)。利用 MACD 進行左側交易:最高 MACD-當前 MACD>5,即 MACD 紅柱“抽腳”進行買入; 最低 MACD-當前 MACD>5,即 MACD 紅柱“縮頭”時,賣出離場。
右側交易是在股價形成明確的反轉趨勢后所做的買入行為,簡單理解就是在股價處于上升階段時買入,主要是順勢操作。而賣出也是在股價經過上漲后,已經確立了明顯的回調時賣出。
右側交易特點:
1)右側交易適合資金量相對較少的投資者,倉位上偏向于一次性買入和賣出,開倉和平倉的倉位批次相對左側交易少很多。
2)具有較強的擇時性,對買點的要求較高,需要結合技術面分析,判斷趨勢反轉的買入、賣出信號。
3)需要克服頻繁交易的心理。需要耐心等待較佳的入場時機。
右側交易操作的要點,在于底部反轉或中途順勢信號的確立。理論上,更注重技術面的分析把握,可以結合波浪理論,箱體突破,k 線形態(啟明之星、吞沒形態、下影線、上升三角、W 底部等特征)等,加強趨勢延續或反轉信號的確立。
如圖 4 所示,可以選擇在 w 底部形態確認右側趨勢,吞沒形態、箱體突破形態等多種反轉特征因子形成疊加,來進行反轉信號的確認,之后再選擇進行右側交易進場。
圖 4 右側交易形態
左側交易策略還是右側交易策略,哪個更好?
而對于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和水平的投資者,可能會更進一步想到:什么情況下適合做左側交易,什么情況下適合采取右側交易?
如果投資者能夠明白并真正搞懂這兩個問題的話,那么會比其他人在金融市場上生存得更好,更滋潤!
一、什么是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
根據筆者多年的交易經驗,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并沒有絕對的概念和標準區分,因此,這里筆者先給出一個一般的定性描述:
左側交易:即見價交易模式,在某個時間周期框架內,行情階段性高點(或低點)出現之前,就直接進場的交易,即在行情潛在高點(或低點)的左側進行的交易,屬于左側交易。
右側交易:即見信號交易模式,在某個時間周期框架內,通過某判斷標準確定行情階段性高點(或低點)已經出現、確認后,在該高點(低點)的右側進行的交易,屬于右側交易。
從上面一般性的定義描述來看,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看似只是在某高點(或低點)左側和右側的交易而已,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真正要理解二者的本質區別,必須先要弄明白以下兩個關鍵要點:
1、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也有時間周期級別區分的。小級別周期中的右側交易很可能在大級別周期中仍屬于左側交易。因此討論和考慮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時,必須先明確和確定其所在時間周期級別!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2、如何判斷階段性高點和低點?不同的標準和分析理論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即用什么工具或理論去判斷所謂的"高點"和"低點",這是最為關鍵的!也是真正理解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區別的本質和核心!這點后面筆者還會有更加詳細的闡述。
二、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的優缺點
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各有各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但市場上大部分專業人士,更加傾向于右側交易,也建議投資者以右側交易為主,如果是做順勢趨勢操作的投資者,更應該采取這種交易方式。反而對于那些做震蕩市或短線操作的投資者,很多情況下往往選擇左側交易的方式更多一些。下面我們來看下圖1,來詳細了解下二者的優缺點不同,以及對于投資者的主要要求。
圖1: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的優缺點對比圖
三、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的界定標準
如前所述,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沒有絕對的、唯一的標準,因為不同時間框架的影響,高低點判斷標準或頂部和底部判斷標準不同,使得左側和右側交易無法做量化界定,只能做定型的判斷,因此根據判斷標準不同以及每個投資者風格不同,決定了二者不同的判斷。
下面筆者兩種常用的判斷左側和右側交易的標準,適合把握中短線順勢機會。
標準一:以某個時間周期內的主要趨勢線作為判斷左側和右側交易的判斷標準。
具體方法是:若價格以收盤價有效突破趨勢線,意味著此前的趨勢結束,新的趨勢很可能產生,由此判斷左側和右側交易,即突破前逆勢操作為左側交易性質,突破后按照新趨勢操作為右側交易性質。如圖2:
圖2:以趨勢線判別底部來區分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
標準二:在某時間周期框架下,通過技術形態來確認頭部或底部完成與否,從而確定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即當反轉形態確認時,就是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的界定線。如圖3:
圖3:通過技術形態作為判斷工具和標準來區分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
另外,還有借助其他理論、工具或模型來判斷頂部和底部的標準,只有在某一個確定標準下,才能區分出所謂的"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而并非對所有投資者這個標準都是唯一的。
因此,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交易風格來確定適合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左側和右側交易的區別,從而將自己的交易風格或系統做到更為精確和明晰,使得交易中能夠做到從容應對。
最后,關于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筆者再做一點強調:
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方式并非只能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但必須注意各自的要點:
左側交易時,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控制和倉位管理,不能上來就用重倉交易,左側交易屬于提前布局的思路,適合輕倉和小倉,而止損相對要寬一些,即"寬止損,輕倉位"。
當行情通過某標準能夠確認底部或頂部形成之后,右側交易機會就來了,此時相對左側交易而言,機會更為明確,穩定性更可靠,需要果斷執行不能猶豫而錯過機會,當然倉位上可適當增加,可采取"小止損,大倉位"的方式以達到"讓利潤奔騰"的目標!
聲明:證保通除發布原創文章以外,亦致力于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發送消息到微信后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