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察中發現,在一月內大賠50%以上的常是兩類人
第一類是交易特別少,一月只做幾次,但是錯了不止損死扛,最后大賠的。
第二類是交易特別多,一次賠得少,但是一直在持續地賠錢。當日的短線沒有多少空間,追求的就是成功的次數大于賠的次數;做不到這點就要重新尋找短線交易方法了,持續的賠錢還不停的交易干嗎!急于掙回所賠的錢,急于交易,不按事實交易,常常賠得更多。
常常有投資者說:“我知道那些是對的,能掙錢,可是我做不到。”
市場上沒有秘密,成功的原則人人皆知,成功者堅持讓自己做到,失敗者順應自己的心理感受。比如,掙一點就想跑,生怕到手的錢又飛了;賠了總想等回調,常常是掙小賠大,最終必敗。又比如,掙大錢的是做長線大趨勢,可是大部分投資者感覺當日短線是最安全的,安全嗎?天天做當日短線,一周,一月,一年下來賬戶上的資金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順應可以掙錢正確的原則交易,不要順應自己感覺舒服的交易。
有人做過研究,如果不止損死扛,那么80%的交易可以扛到掙錢平倉,但是就是這20%扛不回來,決定了最后必然暴倉!
那么,可以開倉小一點,止損幅度大一點,這樣即可以控制風險,也可以提高做單成功率。
相對股市,股市有了更大的權力和自由,可以做多,可以做空,可以今平也可以明天平,資金可以少用,也可以多用。哲人說過,有權力的人,沒有不被亂用的。
常見的做股票的人,滿倉是亂用資金的權力和自由,趨勢也做,回調也做,所有的波動都要抓住是把交易的權力用到極限。做股票個人有了更大的空間和靈活性,反過來自我控制就成了最重要的成敗因素。
成功的交易者只需要反復做好兩件事
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
1、我買入后走勢證明我對了怎么做?
2、我買入后走勢證明我錯了又怎么做?
未來的行情誰也無法精準預測,你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一致性的交易規則,它讓你站在這場概率游戲的大數一側。
盈利不是靠你預測行情的勝率來獲取的,而是依賴“你做錯的時候你盡可能少虧,你做對的時候你盡可能多賺”,這就是實戰家和分析師的最大差別。
你買入的目的不是為了虧錢,而是為了獲利且盡可能地獲利更多:
當走勢對你有利的時候,必須貪婪、讓利潤奔跑;當走勢對你不利的時候,停止幻想、要截斷虧損。
什么時候大盤方向明朗?任何時候都不明朗!任何時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籌碼賭出來的,盡管很多朋友從來不認為自己在賭,那也只是認為概率大,算不上賭而已。
事實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怎么走,交易就是下賭注,用確定的代價賭不確定的利潤,只不過當致命的風險來臨時遠離;當風險可控的時候,未來值得一睹。
交易大部分時候都是“計劃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計劃”:盤后去看走勢按規則確定怎樣做,交易時間做的就只是按規則去交易。
如果要在交易時間中的波動里,考慮那些哪里買進或賣出問題,相信很多時候,我同意也會讓自己不知所措。
我從來就不認為買進的具體點位在交易中占據多大的作用,只有追求微利的買單才追求具體買入點位,非追求微利波段的交易過于注重具體買入點位,會得不償失,會損失更多的機會和利潤。
買入的具體點位不會是我交易的重點,我每天在盤后看看當天及之前的走勢,憑借經驗判斷一個方向,找一個自以為合適的價格區,然后買入持有。
從來不會花很多精力去研究價格究竟會在幾角幾分止住,但卻有很多朋友強調,在他們的交易里具體買入點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精確的買點在你的交易中占據了很關鍵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么只能說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勢是怎么產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么。
買股之道
1)如何買入“樓梯股”?
一只股票爬樓梯的階段往往是莊家在緩慢建倉的初期,這樣導致股價逐步走高,就形成了初步的樓梯形態,一旦莊家建倉完畢,接下來就是洗清仍在此股票里的散 戶。莊家在拉抬之前,洗盤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了減輕在股價到高位之時散戶的拋盤壓力,其二是增加平均持股成本,目的也是為了減輕拋盤。
莊家洗盤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兇狠放量砸盤;對于這種洗盤,你只需要在錢龍即時盤面(或其他分析軟件)上看外盤數量和內盤數量就行了,如果發現外盤數量大于內盤數量(即成交的紅單數量相加大于綠單的數量),就能證明莊家在洗盤而非出貨。這樣你只需在出現的第二陰線處介入就行了或者是陰線出現后在第二天開盤價以下介入。二是陰跌洗盤,這種陰跌洗盤一般是莊家控制住自己手中的籌碼,放任股價自流。由于沒有莊家進貨而股價又漲了多日,所以在散戶多殺多的情況下,股價就出現了陰跌的走勢。這種股票的介入點一般是當股價連續兩至三天陰跌,成交量比前段明顯萎縮即是買點,若出現了四至五天陰線后才萎縮,就不要買入了。
2)如何買入漲停股
(1)選股對象:通過上面分析,我們認為可以介入漲停股應以短線炒作為主,而且應選擇低價(7元以下)或高價(20元以上)的股票(說明:低價和高價視當時大盤,股價具體情況而定),流通盤在3000-8000萬股之間的個股作為首選對象。如遇流通盤一億左右股價的漲停股,次日應及時出貨
(2)介入時間:通過論證,個股漲停時間離開盤越早則次日走勢越佳,如果某只股票在收盤前漲停,其次日走勢均不理想。況且,大部分個股漲停后在盤中總是有一次打開漲停板的機會,最佳介入時間應為再次封漲停的瞬間。
買漲停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極強的市場中,尤其是每日都有5只左右股票漲停的情況下,要大膽追漲停板。極弱的市場切不可追漲停板,機率相對偏小一些。
(2)追漲停板--選有題材的新股,上市數日小幅整理,某一日忽然跳空高開并漲停的;其次是選股價長期在底部盤整,未大幅上漲漲停的;三選強勢股上行一段時間后強勢整理結束而漲停的。
(3)一定要漲停,未達到漲停時(差一分也不行)不要追,一旦發現主力有三位數以上的量向漲停板打進立即追進,動作要快.狠。
(4)要堅持這種操作風格,不可見異思遷,以免當市場無漲停時手癢介入其它股被套而失去出擊的機會。
(5)盤中及時搜索漲幅排行榜,對接近漲停的股票翻看其現價格.前期走勢及流通盤大小,以確定是否可以作為介入對象。當漲幅達9%以上時應做好買進準備,以防主力大單封漲停而買不到。
(6)追進的股票當日所放出的成交量不可太大,一般為前一日的1-2倍為宜,可在當日開盤半小時之后簡單算出。
(7)整個板塊啟動,要追先漲停的即領頭羊,在大牛市或極強市場中更是如此,要追就追第一個漲停的。
賣出之道
拋出一只股票一定要記住要拋在它漲時,千萬不要看見它跌時再想到去拋它,一般來說一只股票連拉三根中陽線后就是考慮短線拋出去的時候了。
1)"樓梯股"的賣點
"樓梯股"的上升高度,一般是它第一次震倉后前期走勢長度的一倍,也就是說震倉點正好是樓梯上升角度的中點處。同時需要密切注意成交量的變化,一旦出現連續(至少三個交易日以上)放量的情況,就要注意隨時做好出局準備。
2)漲停股的賣出時機
(1)會看均線者,則當5日均線走平或轉彎則可立即拋出股票,或者macD指標中紅柱縮短或走平時則予以立即拋出。
(2)不看技術指標,如果第二天30分鐘左右又漲停的則大膽持有。如果不漲停,則上升一段時間后,股價平臺調整數日時則予以立即拋出,也可第二天沖高拋出
(3)追進后的股票如果三日不漲,則予以拋出,以免延誤戰機或深度套牢。
(4)一段行情低迷時期無漲停股,一旦強烈反彈或反轉要追第一個漲停的,后市該股極可能就是領頭羊,即使反彈也較其它個股力度大很多。
高手之高明處:風險控制+能抓住大行情
很多人對于股票市場有著很深的誤解,不論現在還是過去,股票市場一直被大眾視為投機賭博的場所。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最終帶進了實際操作當中,加上僥幸與急功近利的心態,或者接連獲利后的夜郎自大,常常孤注一擲以求一朝暴富最終必然會遭受失敗的厄運。
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長期成功的前提,不僅僅要有操作的知識,還必須要有正確的投資策略。正確的投資策略就是指:每一個希望長久在市場上成功的人,必須以長期經年累月的穩定獲利為目標,而不爭一日輸贏。必須要有經營企業的態度,首先要考慮風險問題,以保證資本安全作為前提,然后再尋求長期而穩定的收益。最后在一切條件都成熟的情況下,再追求突破性的利潤增長。只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循這一操作原則,就能夠保證在長期穩定獲利下,仍有機會博取暴利,盡管我們從不執著于一朝一夕的暴利。
止損,無論如何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即所謂哪怕是錯誤的止損也是對的。)
止損,這個字眼聽起來令人很不舒服,但如果你是非常厭惡這個名詞的話,那你的投資行為就已經埋下了重大隱患,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遲早要毀滅你的投資生涯。
為什么我們要預設止損位呢?因為,每一次具體的入場、出場交易決策,都是基于概率優勢,沒有100%。或者,我們可以列這樣的算式:70~80%的概率優勢 + 止損= 100 %。
我認為,止損對于一個投資者而言,是一系列操盤程序的重要一環,沒有任何感情色彩,雖壯士斷臂,卻無比自然。不善止損,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執行止損,才可能在資本市場長期生存。
學會止損,是投機的一項基本功。美國投資界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叫做“鱷魚法則”。這源自于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愈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獲愈多。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它咬著你的腳并等待你掙扎。如果你用手臂試圖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便同時咬你的腳與手臂。你愈掙扎,陷得愈深。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唯一生存的機會便是犧牲一只腳!若以市場的語言表達,這項原則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誤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理由,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在交易中,不愿意或者不善止損,則可能導致致命性的后果。即使是明確的多頭趨勢,途中的一個有力度的回調,只要一次趨勢性的盈利,就可以把前面20次的止損總和賺回來”。后期他的實際操作,也驗證了這一點。可見,止損并不可怕,只要每次止損是小虧而非大虧。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和參考,不構成任何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