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銀行結構性存款已經成為稀缺的產品。不少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已經沒有結構性存款出售了。還有結構性存款出售的銀行,存量也不多,都標上了“額度緊張”字樣,有的銀行還將結構性存款的起購金額提高至30萬元,將這一稀缺的產品留給中高端客戶。
某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
之前,有許多人對結構性存款不感興趣,錯誤地將它視為理財產品,感覺有風險,所以不待見它。原因之一是結構性存款標注的是“預計年化收益率”(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標注方式一樣),而不是“利率”。
但事實上,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的存款產品,不僅保本保最低收益,還有增值收益。當然,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結構與定期存款有較大的區別,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通過對結構性存款的了解之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結構性存款。但他們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細節,這導致了收益率存在較大的差異。
那么,這個細節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銀行對于結構性存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的標注方式有2種:一種是采用“或”,例如預期年化收益率0.3%或5%;另一種是采用“至”,例如預期年化收益率1.3%至2.95%。
不夠細心的客戶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沒有發現這一細小的區別。但這2種預期年化收益率的標注方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結構性存款到期時所兌付的收益卻有很大的差別。
某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
以“或”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那么,結構性存款到期時,收益率只有2種可能,一種是低的,一種是高的。例如,某結構性存款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標注為“0.3%或5%”,那么結構性存款到期時,要么是0.3%的收益率,要么是5%的收益率,不可能存在其他收益率了。
以“至”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結構性存款到期時,收益率有多種可能。例如,某結構性存款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標注為“1.3%至2.95%”,那么結構性存款到期時,獲得的收益率介于1.3%至2.95%之間,可能是1.5%、1.8%,也可能是2.1%、2.6%等等,但最低為1.3%、最高為2.95%。
為什么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會存在上述的這種差別?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在設計結構性存款時,采取了不同的與目標指數掛鉤的形式。
以“或”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該結構性存款跟蹤的標的指數設置為一個區間結果,達到預期的目標,收益率為最高,否則為最低。
但以“至”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該結構性存款是以“日”為單位跟蹤標的指數,到期時的收益率是每日跟蹤結果的匯總,所以存在不確定性。
那么,我們在購買結構性存款時該如何選擇呢?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強,愿意犧牲一定的收益去搏取最高的收益率,那么你就選擇以“或”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相反的,如果你的理財風格穩健,不愿意犧牲較多的收益率,且不追求最高收益,那么就適合選擇以“至”的形式標注預期年化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
【關注我,便于獲取更多金融知識與理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