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雙十一”,都是各大購物平臺的“盛典”。但近年的消費狂歡節中,新基金們也不甘落后。
根據第三方統計,本周登場的26只新基金中,以近年業績出色的年輕一代擔綱,既有偏向價值領域的林英睿等,也有醫藥領域的后起之秀譚小兵。此外還有多個年輕才俊出場。
會有多少投資者把這些基金納入“購物車”呢?
廣發基金“價值新秀”林英睿
今年一季度,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以近30%的收益,領跑主動權益型基金,其本人也因此成為今年以來熱門的年輕基金經理之一。
如果說在今年震蕩市場脫穎而出的年輕新秀們,大多都是主題賽道的好手,那么“85后小將”林英睿,則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格。
公開資料顯示,林英睿第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是2004年,以云南高考文科第一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并在北大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隨后,這位學霸先后加入瑞銀證券和中歐基金,擔任投資研究分析師、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助理。
在中歐基金期間,林英睿曾在周蔚文手下工作,擔任過中歐新藍籌和中歐新趨勢的基金經理。或許是這段經歷的影響,相比眾多熱門題材,林英睿更偏愛在暫時不受市場關注的冷門領域,選擇未來兩三年內在業績上能有較好成長性但估值偏低的公司,耐心等待價值回歸帶來的超額收益。
從其代表作之一,廣發價值領先的三季報來看,其持倉基本集中在銀行、航空等領域,兼有個別醫藥、影視公司。(見下圖)
對于和主流市場“截然不同”的選擇,其還在今年的三季報中表示,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在權益市場有非常多長期表現好并且相關性不高的策略,條條大路通羅馬。從組合管理的角度看,希望組合的資產端和負債端能更加匹配。
長城基金“醫藥明星”譚小兵
本周另一位值得關注的基金經理來自長城基金,是公司內部的“醫藥明星”譚小兵。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醫藥行業出身的女性基金經理,譚小兵和專注醫藥領域的葛蘭略有不同的是,在醫藥之外,其頗善于把握產業趨勢,“賺產業發展的錢、賺公司業績增長的錢”,能力圈拓展到了電子、計算機、新能源、消費、建筑建材、電力等諸多行業。
以其代表作長城醫療保健基金為例,利用該基金可以配置其他行業的20%倉位,譚小兵先后在相應的時點,布局了電子、白酒、光伏產業鏈等市場熱門機會。(見下圖)

而在投資風格上,譚小兵偏愛大中盤成長股,非常注重公司的長期空間;在倉位組合上偏向行業集中,個股分散;對重倉股要求較高,會優選基本面與趨勢處于共振的公司。這些特點,在其三季報的最新持倉上也有所體現。(見下圖)

26只新基金魚貫登場
Wind統計數據顯示,加上林英睿和譚小兵的新基金,本周將有26只新基金即將發行。(見下圖)


有趣的是,隨著市場波動加大,各種投資風格來回切換,年初權益基金“獨大”的場面,在新基發行市場越來越少見。本周即將登場的基金類型上,仍是股基、債基、FOF基金、ETF等“百花齊放”的場面,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供選擇的品類也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