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出現復蘇的大背景下,通貨膨脹開啟了加速模式,各國在4季度也開啟了新的防御措施,有些國家也正在試圖通過央行加息來抑制這一現象。隨著大宗商品的漲價,貴金屬、原油等商品受到金融巨鱷們的追捧,銀行理財產品也在變著法子跟上節奏,為了讓更多的投資者可以進行合理的選擇。
我們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還是要因人而異,切勿總是去鸚鵡學舌,看著別人賺錢了就去參與,哪個產品之前賺得多就買誰,這樣的心態很容易出現從眾心理,無形之中變成了“羊群效應”。一旦市場風口輪動過快,你有再多錢也跟不上資金變化的節奏。
我們從4類銀行理財產品來進行分析,投資者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再來進行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
(1)固收類理財產品
固收類的理財產品,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一類產品。原因是風險相對較低,投資者主要是承擔兌付風險,只要商業銀行還在,產品本身沒有出現兌現困難,基本就是穩穩當當地獲取投資收益,所以“躺賺”的感覺肯定是最好的!想一想放一億元在固收類理財產品中,你還需要起早摸黑地賺錢嗎?前提是你先完成這個“小目標”賺夠一個億。
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收益相對較低,現在5年期的國債產品也沒有超過5%了,所以固收類產品旱澇保收可以,想賺大錢先清醒一下!
(2)風險類投資理財
俗話說得好:“風險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這個市場總有那么一批喜歡“搏一搏”的人,說不定就能“單車變摩托”喲!這時可以考慮中高等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現在還沒有拿到券商牌照,所以在銀行系統中購買股票還辦不到,但是可以買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題材型基金、信托基金、期貨基金等等。
目前來看購買基金是大趨勢,從“90后”開始追星基金經理就可以了解到,現在的年輕人比起帥氣、會跳會唱,更加喜歡能給自己帶來收益的基金經理,他們看重的不是顏值而是實力。在機構化趨勢的時代,普通投資者選擇基金產品來給自己保駕護航,這是一件相對“保險”的事情。
(3)結構類產品
近年來商業銀行推出了黃金、原油、外匯、大宗商品等電子盤交易平臺,有一些投資者不想購買黃金實物在家存放,可以考慮購買電子盤的黃金產品,只不過要弄清楚交易規則,以及其中的杠桿效應。對于目前大資金的投資者,可以進行綜合配置,不過也要考慮“以小博大”的風險問題,一旦出現較大的波動,可能會導致資金賬戶一夜回到解放前。
對于結構類的產品,在家庭配置中的占比通常不會超過20%,保守型的投資者更是不要超過5%的配比。別看著外匯產品短期類大漲,還要注意國際政策波動可能會帶來的下跌影響,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高息貨幣,進行倒掛式套利交易。
(4)合作產品
商業銀行有著巨大的客戶存量,而客戶也需要各種理財產品來充實自己的投資策略。當投資者想要進行境外投資,又無法去境外開戶的情況下,這時就可以選擇QDII型理財產品,投資者購買這一類產品,相當于是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商業銀行,以及相關聯的金融機構打理,換成外幣以后投資境外產品,之后再通過外幣結匯成人民幣進行兌付。
從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列表中,往往會找到信托類產品。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聯合推出的信托產品,可以直接投資股票、基金、打新股、債券、國債等等,近年來的產品增長勢頭較為明顯,也受到了高凈值客戶的青睞。
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看懂這4類就全明白了!投資者根據理財產品低等風險、中等風險、高等風險來進行資金風險管控,再根據牛哥說的這4類產品進行合理配置,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