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銳博士
01
股權激勵以及內部集資
其實股權激勵也能給企業提供資金,因為規范的股權激勵應當要求員工用真金白銀購買公司股權,較多采用增資形式;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可用資金相應增加。
有的企業沒有為員工的投資辦理工商變更登記,而是采取“非注冊分紅股”的形式,嚴格講這屬于內部集資。
相對于在社會上搞集資,內部集資可以理解為向特定的人募集資金,法律風險相對小一些,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玩得太大,特別是不要造成大量員工的資金損失。
02
接受股權投資
天使、VC、PE,還有朋友,只要向你的公司投資以獲得股權,都會增加你公司的可用資金。
原則上,投資款是不需要歸還的,除非約定了對賭條款。
接受股權投資,對于對賭條款一定要特別謹慎,必須請律師看。
03
債權轉讓
如果企業缺錢,但是對外享有債權,可以考慮將債權轉讓給他人獲得資金。當然,比較靠譜的債權才會比較好賣,但也可以通過回購承諾等機制提高債權轉讓的成功率。
04
供應鏈金融
如果企業的產品有銷路,但因為買方給賬期太長(例如很多大企業采購貨物的賬期都是6個月)而導致資金周轉不靈,可考慮找供應鏈金融平臺公司加速資金流轉。
供應鏈金融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就是生產廠家原來是直接賣給采購方,現在是先賣給平臺公司,平臺公司墊款支付貨款,然后,平臺公司再把貨賣給采購方。——換言之,一份買賣合同拆成了兩份。
平臺公司會對生產方和采購方進行盡職調查,確保兩端都有較強的履約能力。
05
企業債
這個審批比較難,找擔保機構難,中小企業一般不容易發行得了,但這確實屬于一種正規的融資方式。
06
可轉債
找別人借錢,利息還不夠高,人家為什么借給你呢?因為你說,在未來的某個時點,借錢的人可以選擇要本息還是以一定的價格將本息換成你公司的股權。——如果借錢給你企業的人看好你的企業,就有可能同意借錢給你。
07
品牌許可
如果你公司的品牌比較知名,可以考慮許可他人使用以獲得資金,其實這更像一種經營行為而不是融資行為。但是,有的公司將自己的品牌委托給專門的品牌運營公司去運營(可許可給很多主體),一次性收取高額品牌費,融資的感覺就要強烈一些。
08
預期收益質押貸款(收費權質押)
路橋、供水、供熱、發電、污水垃圾處理等項目的幾十年的收費權,可以用于質押貸款,比一般的信用貸款、不動產抵押貸款要不那么簡單粗暴一點。
09
商業票據融資、票據貼現
簽發匯票、本票、支票,可以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
票據貼現融資,是指票據持有人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轉讓給銀行,讓銀行收取貼現利息,然后迅速獲得資金。
010
股權轉讓
轉讓企業持有的股權。企業缺錢、也沒有房地產可賣,可以看看企業是否可以轉讓所持有的股權(不一定是本公司的股權)。最近,騰訊最大的股東南非報業(Naspers,持股33.2%)宣布將出售其持有2%的騰訊股份,套現800多億。
011
上市融資
這方法特別好,就是太高大上了。
012
杠桿收購融資
加入企業想收購別的公司,但是錢不夠,可以想辦法用被收購的公司的資源來為自己融資。
在國外,典型的做法是用被收購的公司的收入為收購方做擔保融資。
在國內,典型的案例是被收購的地產公司用自己的土地為收購方提供抵押擔保,幫助收購方獲得貸款,然后將貸款用于支付股權收購款。是不是很會玩?
013
信托融資
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向社會投資者發行信托計劃產品,募集資金,投入到需要資金的企業;缺點是成本有點高(比民間借貸好一點),審批有點難。
014
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典型場景是:企業買不起大型設備?融資租賃公司買了租給你啊!
015
股權質押融資
上市公司股份質押融資的比較多,一般企業的股權不容易被接受,一些好的新三板企業或十分優質其他企業也可以爭取一下。
016
可交換公司債券融資
2008年10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試行規定》。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股東即日起可以用無限售條件的股票申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以緩解“大小非”股東資金困境,減少其拋售股票的動力。《規定》明確發債主體限于上市公司股東,且應當是符合《公司法》、《證券法》和《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于3億元人民幣。這個太高冷了,不適合中小企業。
017
典當融資
典當貸款成本高、貸款金額小,但也有優點:一是典當行對客戶的信用基本沒有要求,只注重典當物品是否貨真價實;二是手續簡便;三是不問貸款用途;四是不拘金額大小。
其實古代的當鋪比現在要發達一些,現代的當鋪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
不管怎么說,總算是一條路吧。
018
資產證券化融資
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以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這個聽起來很美,做起來門檻有點高,但是未來前景很好。
019
基礎設施項目融資
(1)BOT即建設-經營-轉讓,是私營企業從政府獲得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特許權,然后承擔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經營和維護,并回收成本、償還債務、賺取利潤;特許期滿,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將該基礎設施無償或有償移交給政府部門。
(2)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即“民間主動融資”,其本質是政府從私人處購買服務,目前這種方式多用于社會福利性質的建設項目,例如教育、公共安全設施等。PFI來源于BOT,也涉及項目的“建設→經營→轉讓”問題,但也有自身的特點:項目主體單一,項目管理方式開放,可實行全面的代理制,合同期滿后項目運營權的處理方式靈活等。
(3)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移交→經營→移交”的簡稱,指政府與投資者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后,把已經投產運行的可收益公共設施項目移交給民間投資者經營,憑借該設施在未來若干年內的收益,一次性地從投資者手中融得一筆資金,用于建設新的基礎設施項目;特許經營期滿后,投資者再把該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管理。與BOT相比,少了一個建設的環節,對投資者來說更為簡單安全。
(4)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人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從公共事業的需求出發,利用民營資源的產業化優勢,通過政府與民營企業雙方合作,共同開發、投資建設,并維護運營公共事業的合作模式,即政府與民營經濟在公共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這種模式這幾年很火,但是也有點亂。
020
股權眾籌、產品眾籌
眾人拾柴火焰高,典型的股權眾籌有咖啡館眾籌等,典型的產品眾籌有電影眾籌等。近幾年火了一陣,涌現了天使匯、大家投等知名眾籌平臺,后來由于與非法集資很難區分,被整頓了。——不讓打廣告,沒法眾籌。眾籌現在處于一種很尷尬的狀態,如果在朋友圈里面小規模做一做,還是可以的。
當然,這種方式其實是非常好的,分散風險,聚集資源,還很熱鬧,就是目前的信用環境和法律環境還跟不上。相信未來會有很好的前景。
在簡單粗暴的借款之外,融資的方式就這么多。有人說有更多方式,都是含在這20種里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