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很喜歡分期,還屁顛顛說是理財,真是個大傻子,被人賣了還幫人數(shù)錢的。
10萬塊,分12期,每月手續(xù)費600塊,差不多是0.6%。
一年的話0.6%*12=7.2%,不到8個點,隨便買點理財產(chǎn)品就回來了,買股票收益更高。
難道真是這樣嘛?
表面確實很誘惑人,可真實的利率呢?算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是借十萬,利息7200塊,一年后到期還本付息。
年化利率確實是7200/100000=7.2%,這樣算貌似沒毛病,可這10萬是你一直占用,到期全部償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然而銀行這個眉清目秀的家伙,并不是這樣。
信用卡分期,每月都要還一部分借款和利息,后面的月份其實并沒有占用10萬的資金。
借款10萬,分十二期,月利0.6%,每月需要還的本金是10萬除以12個月,大約是8333元,再加上每月600的手續(xù)費,一共是8933。
假設(shè)1月1號分期,2月1號還第一筆,那1月1號到2月1號之間占用的資金是10萬塊,但是2月1號還了第一筆之后,2月1號到3月1號占用的資金要減去還的錢,也就是100000-8933=91067。
為了方便計算從刷卡到還款多加一個30天的賬期,所以第一行的10萬,占用天數(shù)是61天,這里的累計占用資金,是拿資金金額乘以占用天數(shù),比方1月1號到2月1號,占用資金10萬,占用了31天,外加30天的賬期,一共是61天那累計占用資金就是10萬乘以61天。日均占用資金就是把每個時間段累計占用資金加起來,然后再除以總占用天數(shù)。
年化利率:7200/54385=13.2%!也就是說,我們本來以為的年化是0.6%*12=7.2%,實際上卻接近兩倍。
肯定有人迷了,那就簡單點,對于等額本息這種貸款,實際利息大概就是表面年化乘以2倍。
如果想算分6期,18期,24期等等其它的實際年化利率,這里附上萬能公式:實際年化利率=(每期手續(xù)費費率×12)×2n÷(n+1)(其中n為分期期數(shù))
其實不光信用卡分期,所有的等額本息還款,都是一樣的道理。
像車貸分期呀,分期購物啊,都是一樣的。
大家千萬不要被表面利率所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