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類產品,區分與浮動收益類產品,但不是絕對保本的意思,這里的固定收益其實是指這類理財產品會事先跟儲戶或者投資者約定好一個固定的利息回報,并且給出一個參考的預期收益率,而浮動收益類產品,收益是隨著市場變化的。
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前,其實銀行無論是固定收益類還是浮動收益類,憑借自身風控能力,風險都比較可控,因此都存在一種剛性兌付的慣性,也使得很多儲戶和投資者形成銀行理財就是保本理財的觀念,但這是錯誤的理念。
資管新規之后,銀行理財產品就會變成凈值型理財,跟著市場變化走,沒有預期收益和剛性兌付了,過去我們看到的固定收益也好,浮動收益也好其實都是一個預期收益,而不是確定收益。
對于固定收益類產品,我們來做個簡單的產品解讀和市場分析:
首先,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本金風險極低,利息收益固定。
一般來說,固定收益類產品是作為安全理財的選擇,本金安全性高,而且是固定利息回報。
固定收益類產品,往往意味著低風險和低收益,產品的波動性很低,保底資產的類型,如果沒有外部沖擊和系統性風險,固定收益類產品都具有穩定的回報,而銀行理財中的固定收益產品,時間期限長,相對的固定利息收益也比較高。
固定收益類產品一般的投資標的都是商業銀行票據,存款,債券等,都是波動性小,相對安全的選擇,不會像權益類資產投資那樣,具有高風險性。
這里的固定收益類,不是保本保收益的意思,而是本金風險極小,銀行有足夠的風控和投資水平,使得固收類產品風險可控,達到本金安全,固定利息回報的目標。
其次,固定收益類產品常見的有三種類型。
1 銀行存款類產品
隨著銀行理財打破剛兌,走向凈值型理財,我們常見的銀行固定收益類理財其實就是銀行常見的三個攬儲工具,分別是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
定期存款門檻最低,靈活性最高,期限越長,固定到期利息也越高,而結構性存款則是中間門檻,靈活性低;大額存單則是門檻最高的選擇,一般20-20萬起步,也是銀行篩選優質銀行儲戶的工具,存單可以作為一種信用憑證,實現融資功能,3-5年期利息也在4%左右,部分地方銀行也存在超過5%的大額存單。
在存款產品中,結構性存款有三種類型,其中利率掛鉤型和匯率掛鉤型理財產品已經不是純粹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而是恰如權益類產品,與外匯和匯率市場相關的浮動收益理財。
2 債券理財產品
在債券理財產品中,可以分為國債和企業信用債兩種類型,其中國債最受歡迎,也是長輩比較喜歡的理財工具,國債是國家信用背書,安全可靠,也是本金保障,利息固定的固收類理財產品。
相比國債來說,企業信用債券就相對風險大,因為這類債券與企業信用有關,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比如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到期無法歸還,就會導致信用債違約,近期的永煤債券違約就是一個例子。
3 固收類基金理財
基金也是我們常見的理財工具,一般我們把基金分為四類,分別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其中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就是市場波動比較小的固收類理財產品。
貨幣基金其實就是準存款的屬性,隨時靈活周轉,安全性也高,只要不發生系統性風險,都不存在大幅虧損的問題,風險和收益都很低,也很穩定比如銀行貨幣基金,余額寶,零錢通等就屬于貨幣基金類型。
債券基金也是風險和收益低,波動小的理財類型,但我們也要區分投資標的,其中投資國債為主的債券基金相對穩定,投資企業信用債的存在信用違約的風險,不一定安全和穩定。
最后,我們該如何配置固定收益類產品。
對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果是做安全保底的理財選擇,那么固定收益類產品就是最好的選擇,然后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于資金配置周期性不同,選擇合適的固定收益類理財,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和靈活性,合理配置。
對于固定收益類理財,配置過程中其實就是期限和收益率的一個平衡。
從期限和靈活性來看,活期存款靈活性最高,隨時存取,貨幣基金也是,但相對來說,它們的收益也是比較低的,定期存款靈活性比活期存款差一些,但收益就高很多,配置期限越長收益越高。
對于銀行的存款類固收產品,無論是地方銀行還是國有六大行,存款安全性都高,而且有存款保險保障,只需要根據自身便利性和喜好去選擇即可,部分地方銀行會有比較高都上浮利息。
對于基金類固收產品,在配置之前也要考慮背后的基金公司和機構的安全性,看看平臺風控能力和投資業績,做出理性選擇,避免后顧之憂。
對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配置,其實就是個人和家庭安全理財的底層資產的配置,也是對于資金流動性,配置期限,收益高低,風險大小的一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