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證、深證誰更大?
A股一共有兩個交易所,分別是 上海證券交易所 和 深證證券交易所。
誰的規模更大呢?
我們常規的印象是:上證更大。
但實際上呢?
要分怎么比。
如果按股票數量來比,深證更大。
目前兩市一共3869支股票,深證2238支,上證1631支,深證比上證多了600多支股票呢。
但是如果按總市值來比,結論就相反了。
目前A股股票總市值近70萬億RMB,上證總市值42萬億,深證27.5萬億,上證更大,而且還大不少呢。
上證股票少,但總市值高,說明上證的公司塊頭更大。
02 A股一共幾個板?
A股有兩個交易所,每個交易所又有不同的“板”。
上證分為主板和科創板。
主板是1990年開始營業的,而科創板是2019年開始營業的,差了30年。
所以上證還是主板的天下,主板有1426支股票,40萬億的總市值。而科創板只有100多支股票,不到2萬億的總市值,很小的體量。
深證分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
大家可能會想,深證或許也和上證一樣,主板規模最大?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如果按市值排列,深證規模最大的板塊,其實是中小板。
現在深證中小板總市值11.3萬億,深證主板才8萬億。而創業板7.8萬億,和深證主板差不多。
深證主板怎么會這么慘呢?
雖說深證主板是1990年開始營業的,但是2004的時候,深證開設了中小板。
深證最終的目的其實是想開設一個類似美國納斯達克一樣的注冊制創業板,但是沒有什么經驗,所以先弄個中小板試試水。
自打中小板開業之后,深證主板就基本沒怎么發新股了。
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中小板當做2004年后的深證的新主板。
而創業板是在2009年成立的,近10來年,創業板不斷發新股,而深證主板基本沒發新股,所以市值就差不多了。
從股票數量上看,中小板有892支股票,創業板有816支股票,而深證主板只有416支。
所以,無論是從市值看,還是從股票數量看,深證的第一大板其實是中小板。
而創業板,股票數量占深證36%,市值占深證28.6%,總的來說就是占深證三分之一,也是一個挺龐大的存在了。
相信在實施了注冊制之后,創業板占深證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03 企業類型占比
上證的所有企業中,國有企業數量占比42%;
深證的所有企業中,國有企業數量占比20%。
特別的,創業板中的國有企業數量占比,只有5%。
創業板這十年來猛漲猛跌,會不會與這個有關呢?
04 創業板注冊制,一共準備了多少年?
美國的創業板——納斯達克,是1971年成立的。
其主要作用是幫中小企業、沒有盈利的高科技企業融資。
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缺錢缺的厲害。等排隊上市肯定是等不起的,所以注冊制是必須的。
所以上市流程要簡單,要快,要讓市場自己來做判斷,這是注冊制的最大優勢。
咱國家的創業板,最早在1998年就開始籌劃了,可惜還沒等弄出來,美國科網泡沫在2000年被捅破了,股價一落千丈。
師傅都別人打殘了,徒弟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學拳的動力。
2002年,確定了三步走的策略,在2004年先搞了個中小板,試一試。
2009年,時隔10年,創業板終于成立,但不是注冊制,而是審核制,也就是要排隊的那種。
2020年,從第一次開始籌劃創業板,已經過去了20多年,創業板注冊制終于實施了。
由此可見,一項改革,一項創新,想要落地,是多么的艱難與漫長。
注冊制勢必會為創業板帶來更多新鮮血液,后面,我們會分析分析創業板指數。
OK,今天先聊到這,我們明早8點見。
本文首發自我的公眾號:認真的天馬,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