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度過了一個黑色星期一,昨晚美股大跌逾7個點,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開盤四分鐘即熔斷,這也是自1987年推出熔斷機制后的第二次熔斷,第一次是在1997年10月27日。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股市都實行了熔斷機制,如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以及一周內(nèi)已經(jīng)熔斷過兩次的科威特等。
很多小伙伴在后臺私信青仔:什么是熔斷機制?今天青仔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熔斷機制相關的知識。
什么是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guī)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采取的暫停交易措施,防范恐慌情緒進一步擴散,給市場帶來更大的沖擊。可能暫停幾分鐘,也有可能全天交易就此終止。

熔斷機制起源于美國,而推出的原因則是人盡皆知的“黑色星期一”。昨晚美股大跌也是周一,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987年10月19日,道指暴跌508.32點,跌幅22.6%。3個月之后,1988年2月熔斷機制出臺,10月首次開始實施。
目前,在美國交易時段和非美國交易時段,甚至于部分個股,美國都有熔斷機制。
除了非美國交易時段的股指期貨有針對上漲幅度的熔斷外,美國交易時段只對跌幅有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的規(guī)定
如果觸發(fā)一級或者二級市場熔斷,且時間是在:
美東時間9:30-15:25(含)之間,全市場所有股票暫停交易15分鐘。
美東時間15:25之后,不暫停交易。
另外,如果該交易日為半天交易,則時間分界點為12:25,在這之后的當日交易時間內(nèi)不再熔斷。
熔斷機制的級別
在美國交易時段,熔斷機制可以分為三級。
- 一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7%
- 二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13%
- 三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20%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一級市場熔斷、二級市場熔斷的全市場交易暫停,一天只觸發(fā)一次,如果觸發(fā)三級市場熔斷,全市場停止交易,直至下個交易日開盤。
昨晚標普500第一次觸及7%的跌幅時,觸發(fā)的是第一層熔斷,暫停15分鐘后即可繼續(xù)交易,當日指數(shù)再次下跌7%時,不再觸發(fā)第一層熔斷,除非價格下跌觸發(fā)二級市場熔斷。

什么是個股熔斷機制
前面講的主要是指數(shù)熔斷,那什么是個股熔斷機制呢?
在美國,除了大盤的熔斷機制外,美股對標普500指數(shù)成分股、羅素1000指數(shù)成分股,試點列表里的ETP(Exchange Traded Products)股票,也實行熔斷機制。
個股熔斷的條件如下:
1. 如果股價5分鐘漲跌幅度達到10%的;
2. 上述1除外的,且股價在1美元以上的其他股票,如果5分鐘漲跌幅度達到30%的;
3. 上述1除外的,且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其他股票,如果5分鐘漲跌幅度達到50%的。
(關于個股股價是否在1美元以上,是基于前一日的收盤價)
如果個股觸發(fā)漲跌幅限制,且時間是在:
美東時間9:45-15:35(含)之間,個股暫停交易5分鐘。
美東時間15:35之后,不暫停交易。
另外,如果該交易日為半天交易,則時間分界點為美東時間12:35,在這之后的當日交易時間內(nèi)不再熔斷。
?熔斷機制的利與弊
一方面,熔斷機制通過采取暫停交易的措施,防止跌幅繼續(xù)擴大,防范恐慌情緒進一步擴散;
另一方面,熔斷機制的存在使得人們在觸及熔斷前爭先賣出,交易價格扭曲,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下跌,甚至在恢復交易后導致更嚴重的下跌。

因此,各國在制定具體的熔斷機制時還應將其他因素考慮在內(nèi),比如本國投資者的結構、市場級別、開放程度等,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將消極影響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