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拿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靜待片刻,挑選一個心儀的數字人形象,你就可以開始一次“挑戰杯·元宇宙”體驗之旅了。
你將置身虛擬的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可以騎上自行車,去一趟徐特立圖書館;在“挑戰杯”世界,你可以觀摩本屆比賽的參賽作品,聽語音介紹,看視頻演示;對了,你還可以進入特別設計的虛擬“挑戰杯”舞臺,選一個座位,觀看開閉幕式。
“挑戰杯”系列競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被稱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奧林匹克”盛會。9月15日,作為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承辦方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推出“挑戰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它包含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數字校園、千余參賽者展臺的“挑戰杯”世界和萬人在線“挑戰杯”舞臺等場景。這是元宇宙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數字化辦賽,是此次“挑戰杯”決賽的特色之一。整個項目團隊放棄了暑假,師生協同作戰,從7月下旬開始打造這一空間。
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博士后關正介紹,元宇宙中的數字校園1:1還原了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和相關數字資產。制作前期,對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進行實地勘測取材,從素材中提取地形數據生成高度圖后,導入引擎進行基本地形的構建,再在地形的基礎上制作植被、建筑、公共設施等元素。場景板塊總面積達420萬平方米,有建筑160余棟、植被50余種、音樂72段、氛圍元素(煙花、數字彩帶、空飄標語等)約30余種。元宇宙里,還有6個數字人角色和6種角色動畫。
這里的 “挑戰杯”世界,是一個由參賽隊作品展位構建的電子芯片形態的虛擬世界。“展出”的數千件作品來自34個省份的2600多支隊伍,形式包括展品海報、展示視頻、展品成果及原理模型等。
“我們的一大特色就是即時云渲染技術。”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20級博士生黃可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開發團隊聯合阿里云GCS團隊,通過低時延、高穩定指令流傳輸實現交互,將實時渲染的音視頻推送給用戶。背后,有5000臺服務器作為支撐,可以支持萬人同時在線。“用戶不需要多好的顯卡,不需要多高端的電腦,用普通手機,就能進入一個高質量的元宇宙空間。”
這還是一次跨學科合作。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的科研團隊負責元宇宙當中的虛擬建模、虛擬舞美設計部分。在虛擬世界中,他們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在元宇宙中融入對藝術、對人與人關系的理解。他們設計了“挑戰杯”參賽項目的展位,設計了科幻氣質的“挑戰杯”舞臺。該學院教師吳羽琛說,“挑戰杯”是一個創新的比賽,參與項目的學生用創新的手段來呈現“挑戰杯”賽場,這一過程,也仿佛是參加了一次挑戰杯——他們挑戰了自己。在不同學科的思維碰撞中,學生也積累了交叉學科合作的經驗。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龐思平指出, “挑戰杯”元宇宙空間首次推出大型沉浸式數字校園,首次舉辦超大規模線上活動,首次構建可視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庫,首次實現數字人與大學生參賽者同屏參與、同臺競技,可以給參賽觀賽的年輕人全新體驗,提升競賽的參與性和交流性。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沈唯(實習)
審核:岳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