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網購的興起,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也隨之崛起。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跨境電商逆勢增長30%。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今年將再次加速。國務院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企業設立出口商品“海外倉”。業內預測,未來海外倉庫將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新車站,幫助企業在海外進行本土化營銷,為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經濟增長增加新的動能。

一、需求量很大。
到2012年,中國進出口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借助這股東風,中國的跨境電商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幾年后,越來越多的傳統零售商,海內外電商巨頭,初創企業,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分銷商,都加入到跨境電商隊伍中來,并不斷壯大這個行業。目前,國內已有近萬家跨境電子商務登記平臺,入駐企業超過20萬家。
自2012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表現為規模不斷擴大,配套制度逐步完善。據統計,2008-2015年間,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從8000億增長到5.2萬億。行業預計,中國跨境電商進口和出口在2016年將達到6.5萬億元。
1.跨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首先要靠國家的支持。從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層面都在釋放跨境貿易的利好。
2.強勁的市場需求更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基礎。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2014年,海淘用戶達到1800萬,交易額達到1400億,從百億發展到千億。到2018年,這個市場預計將達到萬億級。
二、在海外紛紛建倉
跨國電商的規模不斷擴大,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也隨之提高,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建立“海外倉”的想法。海外倉是指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將貨物大批量出口到國外的倉庫,在電商平臺完成銷售后,再將貨物運到國外的消費者手中。
原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主要是B2B,即企業對企業,建立海外倉庫后,可以更好地實現B2C,即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這種新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企業利潤。
同時,“海外倉”也幫助中國商品走出國門,為出口增加動力。
商務部表示,將加快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參照國際慣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設立“海外倉”,進一步推動我國外貿工作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企業紛紛到國外建立“海外倉”。首先是跨境出口電商企業,這些企業出于支持自身平臺發展、緩解物流成本高企及壓縮配送時間等因素,紛紛布局“海外倉”,提升平臺交易量。二是專業的“海外倉”服務機構,此類企業具有專業的服務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海外倉”布局。三是實力雄厚的企業。
三、政策繼續發力。
今后海外倉的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快。商務部2015年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出,要推進100家電子商務海外倉建設。本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持企業建立海外倉。
商務部下一步將重點從五個方面推進海外倉庫建設:第一,進一步提高報關效率;第二,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減少營銷環節;第四,提高配送效率;第五,幫助企業更好地融入海外分銷系統。
但在海外建倉并不容易。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海外自建倉成本高,中小跨境電商一般無法承受;貨物失去控制,風險大,如貨物破損問題處理,退貨和更換;海外自建倉庫存水平難以控制等。
鑒于海外倉庫涉及的環節很多,中小企業一般可以與海外倉庫所在國的當地企業合資,或者通過服務外包建立海外倉庫,而海外倉庫業務主要由海外合作伙伴管理。并且光有海外倉庫是不夠的,還有海外業務等相應的輔助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