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
從2007年開始興起之后,P2P行業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發展過程。從2013年的快速崛起,到2015年的百花齊放時代,P2P行業規模發生了爆發式增長,規模級別達到了萬億以上。但是,在爆發式增長之后,P2P行業開始逐漸回歸監管,2016年之后爆發式增長的P2P行業開始出現了行業拐點的發展趨勢。
從銀行存管到存管銀行屬地化的要求,再到備案制度的開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開始陸續開展。從2016年以來,P2P行業開始上演了大洗牌的過程,整個行業正處于加速優勝劣汰的階段,不少平臺因無法達到合規要求而不得不選擇了退出。此后,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P2P平臺最終以退出為主要方向,近年來選擇良性退出的平臺為數不少。
對發展壯大的P2P平臺來說,本身擁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加上自身的大數據優勢,更可能會在大洗牌的過程中逐漸轉型為網絡小貸或消費金融公司。但是,對不少平臺來說,因為自身的資產規模不算很大,且轉型所要求的門檻很高,普通平臺似乎很難達到合規性的要求,轉型創新的壓力確實很大。
從高峰期的5、6000家P2P平臺,而后到近期的完全歸零,實際上正式宣告了P2P時代的正式落幕。曾經有著上萬億規模的行業,隨著平臺陸續開展良性退出的策略,未來投資者有望陸續拿回部分本金。但是,對不少投資者來說,經過了這一次的投資經歷之后,肯定會逐漸改變原來的風險偏好以及資產配置策略,要么轉向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要么轉向風險更低的大額存單或貨幣基金。至于股票或基金,也可能會成為投資者選擇的投資去向。
值得一提的是,對投資者來說,經歷了此次P2P投資教育之后,他們對高利率或高風險的投資渠道可能更顯謹慎。根據資料顯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原來是設置了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如今卻把這一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1年期LPR的四倍。如果按照當前的利率水平,實際上高利率的標準降低了,未來利率超過16%的,也可以認定為高風險的高利率投資渠道。
在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的背景下,哪里存在賺錢效應,資金就容易跑向哪里去。實際上,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在投資市場中的教訓記憶只有短短幾天,一旦市場再度形成了頗具賺錢效應的投資渠道,那么剛剛受到挫傷的投資者,也可能很快把資金籌集起來,向具有賺錢效應的投資渠道中跑去。
P2P行業正式落幕,從一定程度上引導部分資金流向股票市場。除此以外,對股票市場影響更大的因素,則是在于未來剛性兌付打破的預期。在剛性兌付打破的背景下,不僅僅是P2P資金加速回流至穩健型的投資渠道,而且對信用債、信托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等資金,也會陸續回流至股市、基金等投資渠道之中。因為,在那個時候,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肯定會發生實質性地改變,他們在資產配置過程中也會有著更嚴謹的考慮。
剛性兌付逐漸打破,有利于資金陸續流向股票市場,尤其是利好于股票市場中的優質資產。對部分穩健型的資金來說,更可能通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形式間接參與到股票投資之中,意在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在源源不斷增量資金的補充影響下,對股票市場也會帶來中長期的積極影響,未來股票市場不必過于擔憂資金面的問題了。
但是,打破剛性兌付,本身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與此同時,因A股市場長期定位于融資功能,市場資金在投資股市之前,也會有所考慮,對股票市場的資產配置需求也會顯得不那么強烈。不過,對市場資金來說,最關鍵的還是要正確引導,通過凝聚資本市場的持續賺錢效應,才能夠促使資金陸續回流至股票市場之中,為市場提供中長期的增量資金補充。
P2P時代的正式落幕以及剛性兌付的逐漸打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是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只要股票市場形成持續性的賺錢效應,那么股票市場就不會擔心沒有資金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