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的8月14日的通知,接下來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如何看待央行數字貨幣走入生活,數字貨幣可靠嗎?未來會全面取代紙幣嗎?我們從幾個方面說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一直在穩步推進中,人民銀行自2014年就開始研究法定的數字貨幣,到去年已經進步測試階段。此次《商務部關于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但實際并非大規模試點,而是采取“4+1”試點。
所謂“4+1”,即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因為深圳、蘇州、雄安、成都這個個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人民銀行正在上述四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在先行試點積累經驗后,才會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其次,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與我們經常說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是有區別的。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各類數字貨幣,是去主權化的數字貨幣,比如說比特幣,他不與美元掛鉤,也不與歐元、日元或人民幣掛鉤。而央行要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具有主權性質的,是法定的人民幣數字貨幣,價值和人民幣是完全相等的。
除了我國央行在研究數字貨幣,其他國家也在研究各自的數字貨幣,比如說美國臉書公司的Libra項目,也并非去主權的貨幣,Libra采用一籃子貨幣為錨,但其實美元的比例超過7成,可以視為是美元主權性質的數字貨幣。我國之所以一直在加快推動數字貨幣發行進度,目的就是成為全球首個發行數字主權貨幣的國家,在全球數字貨幣發展中占據主動,助力人民幣進一步實現國際化。

最后,數字貨幣安全嗎,會不會取代紙幣?數字貨幣是絕對安全的,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具有價值特征及M0屬性的數字支付工具,與紙幣的屬性功能完全一樣,任何中國機構和個人均不能拒絕接受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心化的,賬戶是實名制的,交易可追溯,屬于半私密性賬本,只有政府機關才有權利查閱。
數字人民幣將會更加安全,而且就算手機沒有信號也可以進行支付,貨幣流動將會更加便捷。不過數字貨幣并不會完全取代紙幣,如果把紙幣稱為人民幣1.0,那么我們現在用的第三方工具,實際上就是電子錢包,可以稱為人民幣2.0,而未來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就會成為人民幣3.0,三種方式將會并行存在,老百姓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錢將會更加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