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懂的叫套路,看不懂的叫謀略”,頂尖高手,把它們叫謀略,研究它們,使用它們;普通的人,把它們叫套路,討厭它們,排斥它們。
親愛的讀者你好,閱讀本文前請點擊上方關注我,及時獲取最新的營銷案例和生活套路。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聊大數據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現在人們手機電腦不離手,只要連了網絡,我們在網絡上的所有行為,包括我們每一次點贊、每一次分享、每一次瀏覽都將成為被記錄分析的數據,搜索引擎成了我們連通網絡的大門,我們在網絡上的每一次搜索都會被數據公司記錄下來。
搜索過什么游戲,他就給你推薦什么游戲,消費過護膚品就給你推送同類型的產品,瀏覽了汽車新聞它就給你推送汽車品牌,利用cookie搜集數據,大家訪問網站的時候,網站在你的電腦上記錄下你的瀏覽信息,再次打開這個網站的時候,網站就可以讀取cookie,恢復到你之前訪問的狀態,比如有東西添加到購物車還沒有結賬,再次進入網站的時候購物車就會自動恢復,或者是你看的小說看到了一半,再次打開網站的時候會自動顯示到你上一次閱讀的位置。
于是這個技術就被廣告商盯上了,也就掌握了我們網上的一舉一動,除了讀取cookie以外,數據公司還會收集用戶個人基礎信息、點贊、社交圈、消費習慣生活習慣,也就是Facebook、微信這種社交公司從我們身上拿到的數據,形成了他們重要的信息,這些公司就開始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分析的過程就叫做用戶畫像,用社交網站上的各種資料配合用戶在網上瀏覽信息、建立模型、用模型運算預測出用戶可能發生的行為,包括自己在內的手機用戶不同的年齡婚戀情況、手機型號、學歷等,人們就會收到不同的廣告推送。
然而這種推算算法還只是初級的,現在的公司收集信息分析數據的能力已經進化到讓人防不勝防,他們不僅想知道我們搜索了什么,他還想了解我們的各個方面,還有一些數據公司通過用戶返利的形式給用戶5塊錢,用戶不僅把自己的東西都交代了還給了他們,還全線去了解自己的朋友們。
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曾經為了得到某種優惠提供額外資料來給某些App或者網上調查公司,雖然有很多人意志堅定,不會因為這些小恩小惠所誘惑,即便如此依然會被數據公司用各種方法抓住你的信息,不僅是我們的名字、年齡、消費習慣、出行習慣,甚至是作息時間都會被收集,信息越多,通過數據模型分析出來的結果也就越準確,他們甚至可以根據之前的消費記錄、愛好、人脈和消費能力,預測出我們都不知道的,但未來會產生的消費需求。
我們在網上購物、用微信社交、頭條看新聞,這些行為都是可以被量化的數據。商家有了這些數據以后,通過分析能更好的了解用戶的習慣和喜好,提供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幅畫本身就是數據,而這幅畫的作者完成的時間、尺寸、價格等等這些就是數據,再比如你媽給你介紹一個對象,和你說了這個人的年齡、身高、體重、收入、愛好,這些都是一些基礎數據,這時候雖然你不認識這個人,但是你心里還是對他有了一個基本的印象。
這些數據有兩個價值,一是能從側面描述對象,二是可以做到結構化和信息化。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我們要判斷一幅畫值不值錢,除了找專家鑒定還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判斷,比如這幅畫是名家還是二流畫家的,這幅畫是畫家巔峰期的作品還是年輕時期的作品,這幅畫是不是畫家擅長的領域,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大概也能估計出這幅畫的價值,雖然可能有一些誤差,但是這種方法是很科學的,那么利用這些數據描述對象,是不是要更加的清晰明了呢?
比如你親戚給你介紹100個相親男士的資料,一個一個翻幾天都翻不完,但你把你的要求告訴你媽,比如說身高多高、體重多重、年齡多大、收入多少,然后再讓你媽幫你按條件篩選一下,你找的對象效率就高很多,當然這個方法多少會有一些失誤,說不定真愛就會被簡單篩選掉,但是總的來說概率還是很小的。
數據應用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輔助產品,給產品提供支持,幫助產品人員和市場人員作出判斷。
過去做產品很麻煩,假設有一個飲料公司,想知道哪種口味市場最喜歡,他們不僅要涉及問卷調查,還要組織很多人到現場,而且這么做結果還不一定準確,但是自從有了互聯網以后就不用這么麻煩了,只要有了真實的數據很快就能分析出來,比如騰訊知道自己的微信用戶有多少人,每人用朋友圈每天發幾條,它的內容是什么,這些都是真實的數據,。再比如現在有一個用戶每個月在網上買10箱水,留的地址是高檔餐廳,我們就知道這瓶水的目標受眾是誰了。
第二階段就是創造價值。
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數據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比如在中國最熟悉老百姓消費習慣的不是某個機構或者協會,而是淘寶,擁有最全面的個人信用信息的不是銀行或者咨詢機構,而是支付寶。
道理很簡單,我們的所有消費。和交易記錄都在某個平臺上面,而這個平臺又有所有數據記錄,那么這些數據本身就是產品,如果把消費行為的數據賣給廣告商,廣告商就可以定向給你推送廣告,如果把信用數據賣給銀行,銀行就可以判斷出你的信用程度,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通過這些基礎信息描繪起來,我們已經慢慢的被量化的信息給描述了出來,比如你一年花了多少錢,在哪方面花的錢等等,就是能讓別人通過數據對你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第三階段為塑造我們。
舉個例子,如果有個人挺長時間沒有買避孕套了,這兩天突然買了兩盒,他就有可能和異地戀的女友見面了,他跟異地的某個妹子微信聊的特別多,視頻的妹子大概就是她的異地女朋友,如果他最近一直在網上搜索東南亞的機票和旅行攻略,可能他們要去那里玩,通過這三條數據,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推測這個人最近可能要跟女朋友一起去東南亞旅行。
而且未來我們每個人的數據都會越來越多,工作有云筆記,打車有滴滴,吃飯有美團,社交用微信,看新聞用頭條,購物用淘寶,這都會變成可以量化的數據記錄,然后用來描述我們的個人信息,比如你喜歡黑色的衣服,比較文藝,有高度近視,最近剛失戀……
大數據沒準比你爹媽更了解你,我們最終將成為可以被量化的大數據對象,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下,昨天那家國外的數據分析公司,提到了收集的這些數據還可以怎么用這個問題。
比如今年線下有大部分的女性買了很多米色的奢侈品包包,他們就可以把這些數據賣給生產設計飾品包包的公司,因為這些數據他們就懂得了市場消費者的一個趨勢,然后根據這個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當然還有一些附屬的行業都可以使用這些數據。
而昨天文章中說到的國外的這家公司也不僅僅的是做數據銷售,他們還做平臺,收商家的廣告費和會員費,比如某個商家入住他們的平臺,他們就會把這個商家推薦給這個地方精準的會員。比如說你是一家經營中高檔服裝的店鋪,那么他們就會把你推薦給他們具有中高檔消費水平的會員,因為他們有這些數據,所以他們能夠做到,這對于商家來說客戶精準,相當于花錢打了廣告,但是成交率會提高很多,第1個是精準,第2個是平臺都有會員,已經有一定的信任度。
所以今天我們再來看這家公司做的,就是一個大數據收集分析的公司,跟你打廣告一個道理。你要打廣告,首先你要有一群精準的客戶對吧,我們有了這個精準的客戶數據,OK,你來我這里打廣告吧,我把精準的客戶推薦給你,他們搜集消費者的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打包賣給有需求的你,對于你來說省了大量的收集數據的時間,而且有這些精準的數據,你可以根據消費者喜好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對于我們運作項目來說,這就是一個盈利點,我花費少量的錢驅動消費者來做數據登記,然后把這個數據賣給有需求的公司,從而實現項目的盈利。
所以為什么有些人做項目成功率這么高呢?就是因為背后有大數據的支持,當然我們國內有很多做大數據收集的公司,他們只是采用的模式不一樣,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有些項目你會看到他們虧錢倒貼著干,但是如果你明白他們背后的盈利模式。你就會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干了。
大數據對我們的生活還有哪些影響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