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來大廠的設計? 可能是你還沒吃透尼爾森十大交互原則! 可是尼爾森又是誰呢?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爾森)是畢業于哥本哈根的丹麥技術大學的人機交互博士 ,被賦予人機交互實踐的終身成就獎 。他還被紐約時報稱為“Web 易用性大師”,被 Inte.NET Magazine 稱為 “易用之王”。尼爾森的十大交互設計原則被稱為“啟發式”,因為它們是廣泛的經驗法則,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導原則。 今天我們就結合現實中那些大廠們的成功案例,帶大家一起了解大廠背后的交互設計的秘密。
01
狀態可見原則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系統狀態的可見性是指系統狀態向用戶傳達的程度。理想情況下,系統應始終通過在合理時間內的適當反饋向用戶通知正在發生的事情。
經典案例:
微博作為我們常用的社交媒體軟件,在用戶操作的頁面其實有很多狀態可見原則的體現。比如,當我們下滑刷新出新的微博動態時,系統會給出“ 更新了xx條微博的 ”文字提示,它清晰的向用戶傳達此刻更新出的信息量。
![]()
02
環境貼切原則
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軟件系統應該使用用戶熟悉的語言、文字、語句,或者其他用戶熟悉的概念,而非系統語言。軟件中的信息應該盡量貼近真實世界,讓信息更自然,邏輯上也更容易被用戶理解。
經典案例:
比如蘋果手機的計算機界面設計,和我們現實中使用的計算器按鍵排布幾乎一模一樣。用戶在使用時,完全不需要多余的思考適應,可以按照原有的習慣進行操作。
除了適應操作感,貼近用戶的思維環境也是這一原則的體現,比如蘋果手機中常見的軟件備忘錄,在它的頁面的下方,有一排小圖標。刪除功能是一個垃圾桶的標志,畫畫功能則是一個畫筆標志,這和用戶的思維認知完全一致,所以在使用時不會造成任何不必要的困惑。
![]()
03
防錯原則
Error prevention
比良好的錯誤消息更好的是精心設計,可以防止問題首先發生。要么消除容易出錯的情況,要么檢查它們,并在用戶提交操作之前向用戶顯示確認選項。但在討論如何防止錯誤之前,請務必注意用戶犯的錯誤有兩類:失誤和錯誤。
失誤案例一:
在使用軟件時我們經常會抱怨的一詞,“手滑”。不小心的刪除,不小心的點進,不小心的退出……這樣的問題該如何防止呢?小編覺得,核心思想應該是反復。
比如蘋果手機在操作時,如果你想要刪除一張圖片,點擊刪除時提示的對話框頁面會和你確認第一次操作是否屬于失誤,當你再次選擇刪除,這個會再次跳出提示對話框,和你第二次確認刪除行為是否是失誤操作。反復兩次的確認,有效地降低了用戶失誤刪除重要文件的情況。
![]()
失誤案例二:
同類型的行為也出現在社交軟件的使用上,發動態時辛辛苦苦編輯的一大段文字,一不小心退出頁面,難道就要從零開始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常見的社交App微信和騰訊QQ,在動態編輯頁面退出時都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將此次編輯保留?”/“是否保存草稿”,不僅和用戶確認是否是失誤退出的情況,同時還可以為真的需要退出的用戶提供后臺緩存的草稿保存服務。
![]()
錯誤案例:
那么如何防止除去失誤以外的,用戶的那些錯誤操作呢?比如著名的社交網站推特,對用戶發布的動態推文字數有著固定的上限。當用戶在無意中多寫了內容時,此時寫出的內容就會被標紅,并且右下方會有字數超出的數值標紅提示,雙重提示用戶此時的操作存在錯誤,避免了用戶的一些“無用功”。
![]()
04
用戶可控原則
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防止錯誤不代表錯誤真的可以被防止,用戶在使用時碰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難免會錯誤操作。進行錯誤操作后,如何讓用戶自己就可以解決呢?總結出來就是一鍵“設置后悔藥”。
經典案例:
比如,在淘寶購物時不小心拍錯物品,不小心選錯地址了,怎么處理?除了聯系萬能的人工客服,此時的淘寶頁面,設計了有和“付款”同樣大小風格的選項按鈕“修改地址”和“取消訂單”,以便讓用戶可以方便自主解決自己的問題。
![]()
還有一類現代人幾乎每天都會使用的“后悔藥”,要屬消息撤回功能了。頻繁使用微信的用戶們發錯消息、發錯對象太正常了。騰訊在交互頁面上增加了“撤回”這一功能,可以長按消息彈出撤回的頁面,當用戶選擇撤回時,會再次確認是否是失誤操作,最后當撤回行為完成時,還會給出信息反饋。
![]()
05
容錯原則
Help users recognize, diagnose, and recover from errors
如果是用戶可控原則是用戶端自主可解決的問題,那么容錯原則就是在用戶出錯時并得不到反饋時,為用戶提供及時的解決,即:幫助用戶識別出錯誤,分析出錯誤的原因再幫助用戶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經典案例:
注冊郵箱是很常見的操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可能會注冊多個郵箱,那么就難免會出現郵箱地址重復的問題,比如我們在注冊網易163郵箱時,在輸入已經被注冊的郵箱地址時,除了出現“該郵箱已被注冊”的提示對話框外,還會相似的可替換的郵箱地址。不僅避免用戶出錯,還提高了郵箱注冊效率,給用戶帶來較好的體驗。
![]()
06
一致性原則
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簡單來說就是用語、功能、操作保持一致。據產品數據統計,當使用的心理模型構建的導航方案與大多數用戶理解一致時,成功率為80%。用戶存在慣性思維,所以,在設計交互頁面時,同樣的文字或是按鈕,都應該觸發相同的事情。
經典案例:
比如微信的“發現”界面,圖標和文字是一一對對應且整體為一組的,這就是用語一致性。同樣,在微信公眾號日常推送中,不論是哪家的公眾號,圖標,ID和推送消息,用戶點進去的操作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操作一致性。
![]()
07
易取原則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通過使對象,操作和選項可見,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的內存負載。
經典案例:
各大視頻網站的記憶播放功能,就是易取原則的體現。上次的視頻看到幾分幾秒,不需要用戶費腦子記憶,在第二次打開同一視頻時,會彈出提示對話框,可供用戶一鍵跳轉。
![]()
08
靈活高效原則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不論新用戶還是老用戶,都希望能夠高效操作,系統應當同時滿足缺乏經驗和有經驗的用戶,允許用戶定制頻繁的操作。
經典案例:
我們在使用軟件聊天時,發表情包是一個很常見也很頻繁的操作,但偌大的表情庫,由于個人愛 好,其實我們高頻使用種類是相對固定的。 這時,就會發現微信的這個”最近使用“的表情包,在使用時就十分的便捷高效。
還有一種類型的“高效”,是淘寶的“你可能還喜歡”功能,不同于微信那種既定的內容,淘寶則是通過大數據進行統計,主動的向用戶推送他潛在但真實需要的東西,用戶可以輕松在這一框架下面,省去挑選的時間找到自己心儀的物品。
![]()
09
優美且簡約原則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對話不應包含不相關或是很少需要的信息,對話中的額外信息單元其實是在和相關的信息單元競爭用戶注意,所以應降低其相對可見性。
經典案例:
提及優美簡約原則,最好的例子就是騰訊的TIM,專注團隊協作溝通的交流軟件,簡潔的沒有一個多余的功能,拋下所有繁重花哨的功能,卸下花花綠綠的社交圈,只為用戶提供最簡單也最專業的信息溝通,工作協作。化繁為簡,非常適合辦公的用戶人群。
![]()
10
人性化幫助原則
Help and documentation
使系統可以在沒有更好的選項給用戶時也需要盡可能的為用戶提供幫助,且這個幫助信息應該可以輕易的被用戶找到。
經典案例:
作為重要支付軟件,支付寶的登錄頁面,為用戶提供“遇到問題”的操作,并配以AI客服和人工客服雙重保障,解決用戶的大小問題。同樣,在微信的設置頁面,也有著“幫助與反饋”的選項,為用戶提供幫助服務的同時,還可以聽取用戶的反饋意見進行軟件的完善修改。
![]()
最后,小編覺得,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不僅僅該記住這些案例,更應該反復揣摩,將這思想融進自己的設計里,讓它們變成你設計風格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