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界一直有買新不買舊的說法,主要也是因為較舊款而言,大部分新品的性能表現更佳,比如CPU中新一代i3吊打前代i5。因此,很多電子產品都會有過時的說法。那在組裝電腦的硬件中,我們該以什么方式去判定是否過時呢?過時的又是否可以入手呢?
CPU
CPU算是電腦中最不容易壞的硬件了,這也造就了某寶上很多便宜的二手CPU。平時大家總說如今CPU性能過剩,非發燒友玩家,入手同系列i3 i5系列CPU都足以勝任使用需求。之所以說性能過剩,是因為大部分用戶的實際使用場景,幾乎很難達到CPU的瓶頸,或者說CPU默認狀態下就能達到用戶想要的工作狀態。
![]()
雖然總說intel擠牙膏,但如今現狀來看,三代以及以上之間的CPU性能變化依舊明顯。一般情況下,當下往前數三年內的CPU基本都是可以入手的;三年以上的,可稱為過時。若是垃圾佬,喜歡折騰過時產品,也有一些CPU仍值得入手,比如十年前的E3系列,至今用來裝機作為日常輕娛樂使用仍然可以。
主板
雖然主板也在持續更新換代,但從大部分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幾乎考慮不到主板接口的擴展性(不支持M.2沒關系,SATA接口也夠用)。只要主板可以兼容所需要使用的CPU,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
但是,intel每隔兩三代機會換一次CPU接口;AMD,在7000系列CPU之后也全部更新為觸點式。如想使用新款CPU,主板就必須一起換。因此,主板的過時性倒也沒有那么重要,還得取決于CPU。
內存條
由于內存使用的是DRAM顆粒,采用晶體管和電容的方式,不斷動態刷新來保存數據。這種方式不會對顆粒本身造成實際影響,因此品牌內存幾乎都可以提供終身質保,壽命超乎想象。
![]()
與其說內存條是否會過時,倒不如說哪一天該類型的內存條不再有市場。即便是推廣DDR5的今天,DDR3內存的價格依然堅挺,這就得取決于主板。
顯卡
顯卡分類有兩種,亮機卡和專業卡。亮機卡,只需滿足點亮屏幕的基礎功能,100元以內的隨便挑,能用就行,沒有過時不過時。專業卡,主要從游戲方面來講,一般三到五年就需要考慮升級配置了。
![]()
游戲顯卡看的是顯卡性能與價格。通常情況下,同代的旗艦顯卡性能只有甜品卡的兩倍;但是價格可能會超過四倍。但是甜品卡同樣可以暢玩同年代的主流游戲,性價比最高。若不是追求極致的發燒友,每隔三五年更新一次顯卡,將會是最劃算的選擇。
其他硬件
硬盤,似乎沒有過時不過時的說法。即便是龜速的機械硬盤,為了數據安全性,仍然是首要考慮;顯示器,如今4K是主流,若不能一步到位至4K144Hz以及以上,4K60或2K144也可以長時間屹立不倒;再算上鍵鼠,基本是屬于除了壞掉之外,都不會丟棄的那種。
![]()
而電源,雖然不能當作傳家寶,但在確保大牌且額定功率足夠的情況下,十年時間還是可以保障的。
那電腦配件中,你使用時間最長的是哪一個?個人十年前的筆記本,一直想隨便賣掉,但自從更換了SSD之后,還能正常為普通辦公服役。所以,過不過時還是得看是否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