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PIE-Engine地球科學引擎是航天宏圖自主研發的一套基于容器云技術構建的面向地球科學領域的專業PaaS/SaaS云計算服務平臺,基于自動管理的彈性大數據環境,多源遙感數據處理、分布式資源調度、實時計算、批量計算和深度學習框架等技術,構建了遙感/測繪專業處理平臺、遙感實時分析計算平臺、人工智能解譯平臺,為大眾用戶進行大規模地理數據分析和科學研究提供了一體化的服務。平臺通過打造“開放+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以高效能、低門檻、低成本的途徑挖掘海量遙感數據價值,使行業快速應用創新,為自然資源、生態、氣象、環保、海洋等調查、監測、評價、監管和執法等重點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助力遙感應用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遙感已經成為對地觀測的重要手段。隨著衛星的發射,形成了多分辨率、多類型、高覆蓋度的海量遙感數據庫,如何快速獲取數據并挖掘有效信息成為當前重中之重。為了滿足這種需求,2019年,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自主研發PIE-Engine,它是一套基于容器云技術構建的面向地球科學領域的專業PaaS/SaaS遙感云計算服務平臺,集成了多源遙感數據處理、分布式資源調度、實時計算、批量分析和深度學習框架等技術,實現了遙感實時分析和人工智能解譯,為大眾用戶提供了高效、靈活、定量免費的地理數據分析全流程服務。
PIE-Engine地球科學引擎是國內首個自主可控的基于互聯網規模化運行的對地觀測遙感數據處理與服務引擎,實現了云上多源異構遙感數據處理流程的靈活搭建、任務全程監控、多端協同作業和準實時快速處理,具有強大的數據存儲和高性能分析計算能力,具有眾多優勢:
數據更豐富——匯聚了6PB近150種數據集,涵蓋全球光學、雷達、氣象、海洋、地球物理及矢量數據,包括國外哨兵系列、MODIS系列、Landsat系列等,國內高分系列、資源系列、環境系列、氣象系列、海洋系列及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服務產品等,且每日持續更新;
處理更快速——應用流程編排技術和算法統一封裝接口,實現了30多顆國內外主流光學、SAR、高光譜等衛星數據以及航空影像數據的輻射校正、幾何校正、正射校正、鑲嵌勻色等并行分布式處理,實現高分2號影像從原始影像到真彩色成果的日生產能力超過600景;
計算更簡便——研發了300+遙感計算算子、矢量分析算子和專題算法接口,快速實現在線大范圍、長時序的地球科學分析,提供JAVAScript和Pytho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ython兩種腳本語言,與google Earth Engine平臺語法相近,可以實現平臺的快速遷移;
太湖藍藻密度反演
分析更智能——提供了百萬量級深度學習樣本和豐富的神經網絡模型,集成了百度飛槳、清華計圖等主流深度學習框架,包括PyTorch,TensorFlow,Jittor,PaddlePaddle等,支撐目標識別、語義分割和變化檢測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和解譯;
性能更高效——實現了秒級全球影像動態發布,持續為70000+用戶提供云上多源數據處理、實時計算、智能分析、共享發布服務;
服務更貼心——微服務方式構建平臺功能,已適配信創名錄中的多家CPU、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可根據需求靈活快速搭建系統;
產品更完善——已形成了時空數據服務PIE-Engine Server、數據生產服務PIE-Engine Factory、數據計算服務PIE-Engine Studio、智能解譯服務PIE-Engine AI、無人機應用服務PIE-Engine UAV等產品,對行業提供開放平臺,將算法能力封裝成API提供給上層應用集成調用,服務于生態環保、智慧農業、應急監管、城市治理等行業應用。
PIE-Engine地球科學引擎自發布以來,已服務于7萬多全球用戶,60多個行業、70多所高校,教師、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在平臺上完成了畢業設計、授課、課題研究等工作,為客戶解決了數據查詢獲取復雜費時、算力有限、成果共享受行業限制等問題,為從業者或者研究者提供了“采、存、算、管、用”全流程一體化遙感應用服務,實現隨時隨地隨取隨用,在生態環境、智慧農業、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海洋監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PIE-Engine將積極響應國家和行業政策舉措,提出“開放+共建+共享”新模式,弱化計算成本,降低設備依賴,減少專業需求,構建全新的遙感云生態,打造,推動遙感行業向著健康穩健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未來,PIE-Engine地球科學引擎將持續更新數據源,增加遙感算子,優化用戶界面,更新高級功能,讓各行業的用戶通過地球科學引擎實現更高效、更便利的應用,實現“遙感走進生活”。(小派)
來源: 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