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Ubuntu的unity桌面非常好用嗎?
最近把臺式機上面的Ubuntu 16.04格式化了,裝了黑蘋果用了一周,不得不說,macOS確實很精美,軟件生態比linux豐富很多,比windows簡單安全很多,但是我最終還是不想用了,原因很多,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因為Mac是一個為觸摸操作優化的系統,沒有觸摸板就像是斷條腿。
所以,我決定重回Linux,繼續用Ubuntu,期間嘗試了最新的Ubuntu 20.04版本,發現Gnome桌面模仿Mac系統的痕跡太明顯了,扁平化的UI設計真的欣賞不來,最要命的是我總感覺一卡一卡,沒有unity桌面流暢,真的不是我的錯覺,我之前也嘗試過18.04版本,那會感覺也是很卡。
最后想了想,還是回到unity桌面吧,不再折騰了,奈何unity已經被拋棄,只能死守16.04這個版本,雖然看起來有點老了,但是用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裝個系統對于我來說是非常輕松的事情,但最麻煩的是我個人的一些特殊設定、常用軟件的安裝配置比較耗時,所以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記錄整個過程,結合我之前寫的一些文章,作為一個記錄,也可以供需要的參考一下,如果你喜歡unity桌面的話。
以下文章的內容僅針對Ubuntu的unity桌面,準確的說是16.04版本,因為之后的版本都是Gnome桌面,基本上不適用了,Only For Ubuntu16.04。
1.系統安裝
其實系統的安裝非常簡單,網上教程也很多,這里就不再贅述了,簡單總結一下過程:
- 下載ISO鏡像,從Ubuntu官網下載即可
- 制作U盤啟動盤,需要一個至少4GB的U盤,在Windows下我一般使用ultraIso軟碟通制作,Ubuntu下的話可以用系統自帶的啟動盤工具
- BIOS設定,如果啟動失敗可以嘗試修改一下,比如關閉安全啟動
- 成功引導進入安裝界面后,一步步按照引導步驟來就可以
- 安裝完成后,拔掉U盤重啟即可
如果你是安裝雙系統的話,現在的Ubuntu安裝程序非常智能,可以檢測到你已有系統,需要注意在安裝的時候選擇”與現有系統共存“即可。
2.卸載多余軟件
在Ubuntu 16.04的安裝程序里面還沒有最小安裝的選項,所以默認情況下還會安裝很多自帶的軟件應用,我一般都會選擇卸載掉,節省空間,系統也更加簡潔,建議先從這里開始,主要包括以下軟件:
- 文檔套件libreoffice,可以使用wps替代
- 視頻播放器Totem,可以使用smplayer或者vlc替代
- 音樂播放器Rhythmbox,不好用
- 郵件軟件Thunderbird,我一般都用網頁版
- 圖片管理器ShotWell,用不上,卸載不影響圖片瀏覽
- 攝像頭軟件Cheese,用不上,我電腦沒攝像頭
- BT下載軟件Transmission,可以使用QTbittorrent替代
以上軟件都是我個人覺得不好用、用不上的,我一般是通過命令行卸載,我把Shell命令總結了一下,需要的可以直接復制:
|
|
卸載完之后建議重啟一下,因為有些軟件的圖標緩存沒刷新。
3.更新系統腳本
你從官網下載的鏡像,一般都不是最新的,所以有時候安裝完成之后就需要更新,可能已經彈出提示讓你更新了,我一般喜歡寫一個腳本文件來實現一鍵更新、卸載、清理,腳本內容如下:
|
|
這幾個命令主要是更新倉庫緩存、升級軟件、刪除無用的依賴包、自動清理。
我一般會把這幾個命令放到一個文件,比如名字叫update,然后放到一個文件夾里面比如
/home/jwang/Documents/MyBin
然后在設置一下環境變量,把這個文件夾目錄放到PATH里面,我一般喜歡改 /etc/environment 這個文件,這樣以后我就可以直接在終端里面用update命令去更新系統。
說到更新,不得不說Ubuntu的更新源的問題,如果你安裝的時候選擇的是中文,并且時區也沒問題,默認情況下應該是cn的中文源,這個源的速度還行,但是有時候可能也很慢,這時候就得換第三方源了,比如阿里云的源、清華大學的源等等,國內有很多。
網上有很多教程是直接修改source文件的,比較麻煩,而且容易出錯,這里告訴大家一起最簡單的方式,打開軟件和更新設置,里面有一個選擇更新源的選項,選擇其它源就可以看到國內的所有認證過的第三方源,mirrors開頭的都是,選擇一個就行,也可以點擊右邊的按鈕,自動選擇的一個最快的源。
4.sudo免密設置
這個主要是為了方便,畢竟咱是作為個人電腦,天天輸密碼也沒啥意義,看個人需求,如果為了安全考慮就別改了,但我每次都會改。
方法很簡單,在命令行輸入 sudo visudo 會打開一個文件的編輯界面,在最后的位置增加一行字:
|
|
your_user_name代表你自己的登錄用戶名,不要照抄。同時我建議注釋掉上方3個default開頭的配置項,這塊主要是為了解決使用sudo找不到命令的問題,詳細的原因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有很多人不會用nano這個編輯器,修改完成之后,只要按ctrl+x,選擇y,回車保存即可。
5.屏幕縮放比例
這一塊是針對高分屏用戶的,比如4k分辨率的顯示器,我用的就是,默認情況下字體很小,得設置一下縮放。
這里先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只需要在顯示設置里面,設置一下”菜單和標題縮放比例“即可,根據我的感覺,4k屏幕設置成1.75比較合適,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調節,適合自己最好。
這里調節的話基本上能夠解決90%軟件的縮放問題,但是還是有很多軟件不生效,比如QT開發的、Wine下的軟件,這里推薦大家看一下我以前總結的文章:Ubuntu 4K顯示器縮放設置
6.默認設置調節
這里是針對系統默認設置的一些調節,主要是根據我個人習慣,大家隨意,適合自己就好,并不是必須的設置,主要包括以下:
- 安全和隱私。關閉最近文件使用記錄、關閉休眠后需要密碼選項,因為本人在家使用,圖個方便。
- 外觀。在行為里面開啟自動隱藏啟動器,把靈敏度調到最低,如果需要顯示啟動器只要按一下win鍵即可,個人感覺這樣更簡潔。關于窗口菜單這塊,我喜歡在窗口標題顯示,Ubuntu默認是在最上面,和Mac一樣,個人感覺不方便,特別是當你有一個大屏幕,打開一些窗口化的小應用的時候會發現菜單離你好遠。不過好在Ubuntu提供了設置選項,不像Mac直接定死了,不可修改。
- 時間和日期。可以設置顯示月日以及星期,方便查看
- 賬號里面可以設置一下自動登錄,這樣每次重啟的時候就不用輸密碼,還是為了方便,我是家用,如果在公司可不要這么干。
7.快捷鍵調節
在系統設置鍵盤設置里面可以設置一些快捷鍵,但是這些都無關精要,我實際上想實現一個Win+D顯示桌面的快捷鍵,這里無法實現,必須得上神器compiz
|
|
安裝完成后打開compiz設置管理器,這個軟件功能十分強大,建議不懂的話不要亂動,我這里只需要改一丁點地方,找到Ubuntu Unity Plugin,在里面找到Show Deskto的設置項,其默認值是Ctrl+Super+D,其中Super就是Win鍵,我們這里給改成Win+D,這是Windows默認的快捷鍵,保持統一,約定大于規則。
其它快捷鍵有需要的自行修改,我一般還喜歡改一下啟動器的快捷鍵,之前說過默認是Win鍵,我喜歡改成Alt+Q
8.unity-tweak-tool
這里順便說一下另一個神器unity-tweak-tool,功能十分強大,可以修改很多系統設置選項里面沒有暴露出來的東西
|
|
比如說工作區的一些調節選項,工作區是Ubuntu非常厲害的功能,也是Mac系統殺手锏,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這里不細說了。
這個軟件還可以調節系統的主題、字體等設置,非常有用。
9.網速監控插件
Linux上面的網速監控插件有很多,但是能和Ubuntu系統完美結合的我只找到這個:
這個插件功能簡單,2個箭頭,一個上傳一個下載,可以選擇監控哪個網卡,也可以選擇監控所有網卡,沒有其它多余功能!安裝的話需要加一個ppa源:
|
|
安裝重啟即可,非常實用,對于我來說是必備的
10.鼠標靈敏度問題
默認情況下,你的鼠標可能會很飄…特別靈敏,就算你在鼠標設置里面把靈敏度拉到最低依然很快,如果是這樣你就需要用命令行去調節一下了,Ubuntu有一個xinput命令 可以列出所有設備和其屬性,找到你鼠標的id,然后使用下面命令設置靈敏度:
|
|
10是我的鼠標在系統里面的id,后面一個 1.2 和 1 這2個參數大家可以自己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為了每次開機自動設置,我們還需要配置一個開機自啟腳本,這里面提供一個簡單方法 Ubuntu自帶一個名叫”啟動應用程序“的軟件,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添加自己編寫的腳本:
另外,你可能發現你的鼠標滾輪滾起來非常慢,特別是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很可惜Ubuntu的鼠標設置界面并沒有提供修改的地方,但是也有辦法解決:
|
|
然后在用戶目錄下創建一個vim .imwheelrc配置文件,寫入以下配置:
|
|
最主要的就是前面2個行,后面幾行可以不用管,其中“4”設置的就是滾動速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合適的值,保存之后可以通過killall imwheel && imwheel重新加載配置。但是為了每次重啟后還能生效,你還需要放到系統開機自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