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永浩以直播電商屆“四大天王”之一的身份,拿了個獎?,F場在獲獎感言中,羅氏相聲又是不少金句曝出。
其中每說到“直播電商”這四個字時,他都會及時補上“興趣電商”,有時還會把后者排在前面。
雖然聽感上有些啰嗦,但卻是更專業性的表達。
因為就在當天,直播電商行業有了一個新名詞——興趣電商。
這是抖音對自身電商業務形態定位的首次公開,不是外界所認知的直播電商、內容電商,而是興趣電商。

抖音官方是這樣解釋的,“興趣電商”,即一種基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用戶潛在購物興趣,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電商,核心是,主動幫助用戶發現他潛在的需求。
套用通俗的話語,就沒那么神秘了,是將線下消費者“逛街,看到什么喜歡的,就買什么”的這一購物體驗給搬到抖音上。
本質上是抖音在直播電商整體賽道中,差異化出一個非常契合自身的具體切口。
一方面,抖音本身作為一款記錄美好生活的短視頻平臺,有著豐富優質的生活化內容,這使得其在電商業務上天然便具備“種草”屬性。
另一方面,基于短視頻和直播的普及,商品展示也隨之變得更生動、直觀,同時疊加興趣推薦技術的越發成熟,消費者在短視頻平臺上獲得類似于“線下逛街,看到什么喜歡的,就買什么”的體驗成為可能。
抖音電商的優勢
對于電商,抖音一直是有想法的。
這很好理解。
即便互聯網產品形態不斷更迭,但流量變現方式還是那么主流幾種:游戲、廣告、電商。
抖音坐擁6億日活,且用戶時長位于移動互聯網頭部陣營這一龐大流量池,勢必是要尋求變現出口的。

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抖音自身發展,電商都是抖音必須要布局的關鍵一環。尤其是當直播電商,已經成為短視頻平臺內容消費場景其中之一。
不過不同于廣告業務,抖音做電商是存有挑戰的。外界不免懷疑毫無電商經驗的抖音,能否在電商賽道上拼出一番天地。
事實證明,傳統互聯網時代打破不了的魔咒,并不適用于移動互聯網新一代生猛的創業者。
去年4月,抖音全力傾注流量資源,借助羅永浩,樹立抖音直播電商的標桿。
兩個月后,字節跳動成立電商部門,統籌包括抖音在內的內容平臺的電商運營,電商的戰略地位得到重視。同一時間,抖音小店商家端的移動工作臺“抖店”上線……
再到現今,抖音正式提出“興趣電商”概念,一方面在商家和消費者之間搭起橋梁,幫助兩者高效地互相觸達,另一方面滿足用戶潛在購物興趣,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
種種動作顯示,在電商以及直播電商賽道,抖音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他人的獨有路徑。
追求有質量的GMV
不過挑戰還很多。
雖然興趣電商的確契合抖音,契合行業發展趨勢,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根據第三方測算,興趣電商的GMV到2023年大概會超過9.5萬億。整個電商行業會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轉向興趣電商。
雖然,抖音是率先推出這一概念的。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抖音就能就此吃到興趣電商市場上最大的蛋糕,也并不意味著以興趣電商切入的抖音,就能在整體電商市場游刃有余。
畢竟抖音電商還太年輕,更是面臨無數強敵。
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只會比想象中更加殘酷,即便抖音在興趣電商上拿到先發優勢,其他企業也不會甘于觀望。
但不變的,這幾家業務型互聯網巨頭+流量型互聯網巨頭無論如何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演繹不同競合戰略,無論電商形式不斷變化,表面比拼流量,實際上核心永遠都是比拼供應鏈能力。
抖音,當然深知這一點。
用康澤宇的說法是,“抖音認真做電商”。
“認真”是態度,是指導方針,并不是結果。

康澤宇反復強調,GMV不是現階段抖音電商的第一指標,完善平臺對商家的基礎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買保障、客服體驗才是重中之重。
他還表示,當他來主導抖音電商后帶領團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平臺治理提到了最高優先級。
“我們從所有做GMV的團隊抽調大量產品、技術、運營骨干來做平臺治理,寧愿犧牲GMV也要做好商家、商品的治理管控。”
是的,讓消費者滿意的購物體驗,是所有電商平臺的生命線。
可見,抖音對于電商業務的整體戰略,還是長期主義的戰略,并不急于求成。
就看這一帶著全新定義,且有了明確戰略路線的抖音電商,接下來如何破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