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英語單詞,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譯為虛擬專用網絡.VPN的功能是:在公用網絡上建立專用網絡,進行加密通訊。

在美國政府禁令迫在眉睫之際,美國人爭相保持對TikTok和微信的訪問,這時對于VPN的需求開始出現激增。有幾十個免費的vpn承諾保護大家的隱私,讓大家在互聯網上保持匿名,并隱藏大家的瀏覽歷史。免費的VPN真的安全嗎?
對于那些有隱私意識的人來說,互聯網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互聯網提供商可以出售使用者的瀏覽歷史,科技巨頭們理論上可以收集大量的關于使用者的個人數據。許多人已經求助于vpn,或者虛擬專用網絡,認為它們可以保護免受窺探者和間諜的攻擊。
但是,當vpn試圖解決問題時,它們也會使使用者面臨更大的隱私風險。
vpn最初是為員工設計的,員工可以在家里或出差時虛擬地連接到他們的辦公網絡。如今,vpn被越來越廣泛地用于隱藏使用者的在線互聯網流量,并欺騙流媒體服務,讓他們以為使用者是另一個國家,而其實卻不是的。同樣的技術也有助于激進分子和持不同政見者繞過本國的審查制度。
VPN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一個加密的管道將所有的互聯網流量輸送到VPN服務器,這使得互聯網上的任何人都很難看到使用者正在訪問哪些站點或正在使用哪些應用程序。
但是vpn本身并不能保護使用者的隱私或者使用者匿名。VPN只是將使用者所有的互聯網流量從互聯網提供商的系統轉移到VPN提供商的系統。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使用者為什么要相信VPN比現有互聯網提供商更能保護隱私呢?答案是不能,也不應該。
到目前為止,一些最嚴重的違規者是自由vpn。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如果它是免費的,那么使用者就是產品。這意味著他們從使用者身上賺錢——尤其是使用者的數據。像任何不花錢的服務一樣,VPN通常也有廣告支持,這意味著當使用者連接到VPN時,把使用者的互聯網流量賣給出價最高的人,為使用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其他免費的vpn也會在使用者訪問的網站中植入廣告。
雖然付費VPN通常更關注使用者的隱私,但它們不是匿名的,因為它們可以鏈接到使用者的賬單地址。付費vpn也不能解決將使用者所有的互聯網流量輸送到一個可能不可信的公司的問題。
一些VPN提供商還聲稱,通過不存儲任何日志或跟蹤使用者訪問哪些網站或何時訪問來保護使用者的隱私。雖然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真的,但使用者不可能完全確定。
以UFO VPN為例,它當時有大約2000萬用戶。它聲稱有一個零日志記錄策略。但安全研究人員發現,該公司的日志數據庫暴露在互聯網上,不需要密碼。數據庫中有大量的用戶活動日志,包括用戶訪問的網站。
這并不是說所有的VPN都是肆無忌憚地侵犯使用者的隱私。vpn的很多問題是,使用者不能從引擎蓋下查看自己的數據發生了什么。獨立的VPN,如Algo和WireGuard,允許使用者通過云服務(如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azure、google cloud或Digital Ocean)創建和控制自己的VPN服務器。但請記住:使用者的加密數據存儲在另一家公司的云上,這使得它很容易被黑客高手抓取。
vpn可能很有用,但是了解它們的局限性是很重要的。只是不要依賴它們來保護自己的隱私或匿名。
當然美國興起的VPN使用熱潮,完全是因為美國民眾有使用TikTok和微信的需求,但美國卻做了一些禁用和限制,導致民眾大量使用VPN。要是美國政府放開TikTok和微信的使用的話,很多人就懶得使用VPN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