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搜oCPC現在的門檻很低,低門檻降至一周≥20個,加上0門檻其實很容易進二階。上篇說過,轉化方式有很多種,主流行業一般是咨詢工具和基木魚,在咨詢工具下,轉化跟蹤主要是三類:一句話、三句話和留線索。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oCPC比較適合單一業務,所謂單一業務即整個賬戶主推一個業務,這樣的話,oCPC能更快收集到數據。像醫療的話,因為病種多,所以投oCPC會復雜一些,有的行業投oCPC就比較簡單。行業不同其投放策略也不一樣。
下面就以教育行業為例,說下幾點技巧,僅供參考。
技巧一:先大后小,按設備端分建
所謂先大后小,是先綁定大的范圍,等大的范圍進二階之后再去拆分。
實例:
比如說,學歷教育中,有16個計劃,8個pc計劃,8個移動計劃。8個pc計劃,2個為成考計劃,2個為自考計劃,2個為電大計劃,2個為繼續教育計劃。8個移動計劃同理。那么可以這樣,針對于pc和移動先各自建一個投放包,分別綁定8個計劃。
前期的轉化出價,這個涉及到你的賬戶實際情況,又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 設轉化出價,針對于跑oCPC跑的比較久的賬戶比較好,你可以根據以往的出價情況去設定一個價格。一般來說,要比推薦出價略高,如果你不愿意出高價,也至少出價不應低于推薦出價的80%。如果沒有推薦出價,你可以以當前賬戶的成本去評估然后設置價格;
第二種 按數據積累出價,如果你的賬戶初跑oCPC,可以使用這個;
低門檻出價,主要是針對于量級小的賬戶。
一般來說,初次出價建議略高一點,等進入二階后,再去以3天為一個周期慢慢降,每次降價幅度3%-5%。
接上面,等這兩個投放包進入二階之后,再把這8個計劃拆分。
怎么一個拆分法?可以分兩種。
第一種 業務拆分法,2個成考計劃做一個投放包,2個自考計劃做一個投放包,2個電大計劃做一個投放包,2個繼續教育計劃做一個投放包;
第二種 轉化拆分法,8個計劃中,假設4個計劃轉化好,那就這4個計劃做一個投放包,另外4個做一個投放包。
針對于計劃的綁定,這里面的學問很多,綁定計劃是有策略的。這個策略的出發點就是你的賬戶結構,是怎么搭建計劃的。比如,醫療和教育都是以計劃來分業務,而很多行業都是以詞性來搭建計劃。所以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業務與一個詞性的問題。
你綁定的計劃為業務,比如成考,那么oCPC就主要是針對于成考這個單業務的流量進行調價。這個時候,你的出價應該是你的成考業務的轉化成本,而非你賬戶的平均成本。
你綁定的計劃為詞性,比如將費用計劃和價格計劃綁在一起,那么系統就會把價格費用一類的流量匹配進來。這個時候你的轉化出價就可能要設的略高了。如果你將流量詞建了兩個計劃,去設一個投放包綁定這兩個計劃,那么轉化出價就可以略低。
不同業務不同詞性,其投放包的轉化出價也是不一樣的。綁定的計劃多,出價可以略低一點,綁定的范圍少,出價可以略高一點,這又有一點差異。
這些細節的設置主要是看你的經驗,還有你對賬戶的熟悉程度和對oCPC建模的熟悉程度。總結一句話就是:業務、詞性、綁定范圍和出價,這四者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你要做的就是去有機的組合它們,組合好了,效果自然不差。
四種組合:
計劃按業務搭建,那么投放包可以:計劃+端口+業務的轉化出價+均衡擴量
計劃按詞性搭建,那么投放包可以:強意向計劃+端口+高價+積極擴量/流量詞計劃+端口+較低出價+均衡擴量
投放包綁定賬戶層級,那么投放包可以:全賬戶+端口+賬戶的轉化出價×1.2+均衡擴量
投放包綁定單個計劃,那么投放包可以:單計劃+端口+業務轉化出價×1.2+積極擴量
以學歷教育為例。8個移動計劃,2個自考(一個意向詞計劃一個流量詞計劃),2個成考(一個意向詞計劃一個流量詞計劃),2個學歷流量詞計劃,2個電大繼續教育計劃。
假設賬戶整體成本為150,成考業務成本120,強意向詞成本180,流量詞成本100。那么下面可以這樣設置:
第一種:成考計劃包+移動端+120+均衡擴量;
第二種:強意向計劃(成考強意向計劃+自考強意向計劃)+移動端+180+積極擴量;
第三種:綁定8個計劃+移動+150×1.2+均衡擴量;
第四種:流量詞計劃+移動+100×1.2+積極擴量;
組合投放的方式還有很多,需要自己摸索,主要是看你的賬戶是怎么搭建的。這里不再贅述。一般賬戶4-6個投放包即可,跑出兩三個比較好的即可拓量。效果的好壞,主要看你的綁定策略和分詞策略。
解釋:先大后小的好處就是,先全賬戶進入二階,再針對于計劃進入二級,先跑出數據,系統就有了模型。按設備分建的好處是,流量更具有針對性。如果你賬戶8個pc8個移動,綁定的整個賬戶,很有可能oCPC的消費結構很不清晰,不知道是pc消費還是移動消費。
技巧二:核對數據與上新
很多人新建投放包會急于核對,其實這是不對的。一般最好是量級達到要求后再核對,這樣數據更準確。
上新,一般來說,不頻繁上新,但也不能一直不上新。有的投放包跑的越久效果越好,有的投放包跑的越久效果越差。
什么情況下需要上新?
以oCPC模式來說,一般成本連續三天上漲,可以嘗試下調目標轉化出價,降價10%-20%;再觀察三天,如果還是上漲,先檢查一下是否搜索詞匹配很差,是否這幾天沒有否詞,是否開了智能加詞;如果都正常沒有問題,就可以刪包上新了。
上新的話,可以繼續用原先的綁定范圍,出價略高一點,自動擴量方面你可以嘗試一下其它類型,或者上新你可以增加綁定計劃。
通過這種上新去測試,能夠更好實現賬戶的流量更替。上新與原包的差異點可以是:出價、綁定范圍、自動擴量模式。
上新的周期,一般可以半個月以上有上新。不建議頻繁新增投放包,會分散流量。
技巧三:eCPC+人群包投放
eCPC的好處就是半托管,eCPC的投放難點其實主要是人群,其溢價可以根據自己的賬戶實際情況去設,一般在0.5-2之間,大于2也可以。
人群包投放,有兩個細節:一個是系數,一個是拓量開關。系數一般設置1.1-2之間,拓量開關很簡單,需要拓量則開,不需要則關閉。一般情況下可以關閉,因為百度的拓量其實并不是很好的優質流量。
人群包分為四種:
1)人口信息
類似于信息流的基礎定向,設置自己的業務人群即可。
2)用戶行為
包括兩個,一個是搜索歷史,一個是瀏覽歷史。搜索歷史主要是針對詞,瀏覽歷史主要是針對網址。瀏覽歷史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把賬戶有展現的行業定投的網址拿來做一個人群包。
這里主要說下搜索歷史。
搜索歷史 主要是設置關鍵詞,我們將關鍵詞分詞性,設立多個關鍵詞人群包。比如費用包、流量包、機構包等等,這樣你設置系數的時候也可以有差異。
另外一個好處是,設計多個關鍵詞人群包,在投放的時候可以去測試,哪個好用哪個,哪個差直接改詞。這個細節很少有人想到,這里可以作為重點去研究一下。
3)App偏好
這個我個人用的比較少。通常可以選擇一些主流app即可。
4)自定義人群
這個也用的比較少,需要在百度觀星盤中去建立人群,然后設置自定義人群。相對來說會復雜一點。
技巧四:oCPC+CPC
兩種出價方式是可以在一個賬戶共存的。互相的確是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可以差異化投放去避免這個影響。
比如8個計劃跑oCPC,那么可以加2個計劃跑cpc。這8個oCPC計劃跑白天,這2個CPC計劃跑晚上;
比如移動跑oCPC,pc跑CPC;
比如兩套不一樣的物料,一套跑oCPC,一套跑CPC。
當然,以上這些是在只有一個戶的情況下的策略,如果有兩個戶,最好的方式還是一個戶CPC一個戶oCPC。
oCPC+CPC的要求是,CPC低價寬匹配,這樣可以補量。跑CPC切忌高價精確,只有低價寬匹才能給oCPC補量。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技巧,oCPC其實還是挺復雜的,不可能是一兩篇文章能寫的清楚的,細節有很多。比如出價和出價方式、人群、預算、轉化跟蹤和0門檻等等,這些細節很多都直接影響效果,也需要自己慢慢去摸索總結。
本篇主要說一些重點操作,后續再來寫細節!?
來源:木比白營銷日記
作者:木比白(艾奇在線專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