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華米科技發布了全球首款AI可穿戴芯片"黃山1號",同年,作為芯片領域巨頭的高通也更新了可穿戴芯片產品線,推出了驍龍2500和驍龍3100。無獨有偶,同樣是在今年6月份,華米科技在發布了新一代的自研可穿戴芯片"黃山2號"之后,高通也攜全新驍龍4100系列閃亮登場。
據了解,驍龍4100系列芯片基于超低功耗混合架構開發,在提高性能表現之余還能有效保障長續航。具體規格方面,4100系列處理器集成了四個A53 CPU核心、Adreno 504 GPU圖形核心、LPDDR3 750MHz內存、支持1600萬像素攝像頭的雙ISP,改善了應用啟動速度、并行用例等用戶體驗,能支持更豐富的照片和視頻體驗。
而在此前華米科技AI創新大會上發布的"黃山2號"同樣有著不少亮點:芯片基于RISC-V結構,具有高運算效率和低使用功耗兩大優勢,在配合傳感器完成監測工作時不僅提高了精準度、速度,整體運算效率相比"黃山1號"芯片提升了38%,還降低了功耗,有望讓用戶告別可穿戴設備的續航焦慮問題。
早在"黃山2號"芯片發布之前,華米科技于18年9月就已經完成"黃山1號"研發,擺脫了對芯片廠商的依賴,在產品研發與技術供應上獲得主動權。"黃山1號"研發成功后,在19年6月成功完成量產,先后搭載到智能手表2系列、Amazfit 米動健康手表之中,從后續市場反饋來看,搭載"黃山1號"芯片的智能穿戴設備,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肯定。
據華米科技AI技術創新大會上透露的消息顯示,升級后的"黃山2號"芯片目前已流片成功,預計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量產,并于明年開始投入使用,有望打破"黃山1號"從研發到落實商用的時間記錄。未來搭載"黃山2號"芯片的可穿戴設備將能完成更多運動、睡眠、心率、血氧等人體生物數據的監測任務,實現對用戶健康的全方位關注。
高通驍龍4100系列的發布,極大地助力了廠商去迭代開發更多的優質智能穿戴設備。而"黃山2號"的到來,則意味著搭載自研芯片的華米智能穿戴設備會具有更高的獨立性以及更好的軟硬件配合度。如今華米科技已是一家覆蓋硬件、算法、傳感器、芯片全產業鏈的企業,未來將繼續利用自己在行業的技術積累和研發成果,推進可穿戴設備領域快速發展,給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智能穿戴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