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區域 OSPF
在一個大型 OSPF 網絡中,SPF 算法的反復計算,龐大的路由表和拓撲表的維護以及 LSA的泛洪等都會占用路由器的資源,因而會降低路由器的運行效率。OSPF 協議可以利用區域的概念來減小這些不利的影響。因為在一個區域內的路由器將不需要了解它們所在區域外的拓撲細節。OSPF 多區域的拓撲結構有如下的優勢:
1. 降低 SPF 計算頻率
2. 減小路由表
3. 降低了通告 LSA 的開銷
4. 將不穩定限制在特定的區域
二、OSPF 路由器類型
當一個 AS 劃分成幾個 OSPF 區域時,根據一個路由器在相應的區域之內的作用,可以將OSPF 路由器作如下分類
1. 內部路由器:OSPF 路由器上所有直連的鏈路都處于同一個區域;
2. 主干路由器:具有連接區域 0 接口的路由器;
3. 區域邊界路由器(ABR):路由器與多個區域相連;
4. 自治系統邊界路由器(ASBR):與 AS 外部的路由器相連并互相交換路由信息;
三、LSA 類型
一臺路由器中所有有效的 LSA 通告都被存放在它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中,正確的 LSA 通告可以描述一個 OSPF 區域的網絡拓撲結構。常見的 LSA 有 6 類
四、區域類型
一個區域所設置的特性控制著它所能接收到的鏈路狀態信息的類型。區分不同 OSPF 區
域類型的關鍵在于它們對外部路由的處理方式。OSPF 區域類型如下:
1. 標準區域: 可以接收鏈路更新信息和路由匯總;
2. 主干區域: 連接各個區域的中心實體,所有其它的區域都要連接到這個區域上交換
路由信息;
3. 末節區域(Stub Area):不接受外部自治系統的路由信息;
4. 完全末節區域(Totally Stubby Area):它不接受外部自治系統的路由以及自治系
統內其它區域的路由匯總,完全末節區域是 Cisco 專有的特性;
5. 次末節區域(Not-So-Stubby Area,NSSA):允許接收以 7 類 LSA 發送的外部路由信息,
并且 ABR 要負責把類型 7 的 LSA 轉換成類型 5 的 L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