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通信方式是電話,只要一根足夠長的導線,在導線兩端加上電話就能實現語音交談。
后來出現了計算機,那時候計算機真的是為了計算使用的,每臺計算機獨立工作,如果計算機之間想交換信息,就通過軟盤(類似今天的U盤)進行數據拷貝共享。
再后來,計算機數量越來越多,通過軟盤拷貝的方式來交換數據顯然滿足不了需求了,這時候出現了集線器,所有電腦都通過線纜接入集線器,這樣就可以實現計算機之間互相通信,但是集線器只是簡單的把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只要往集線器上發送數據,全部的計算機都會接收到數據,也就是說一臺計算機發送數據時會占用全部計算機的通信線路,其它計算機就無法再發送數據。

最后,出現了交換機,交換機比集線器厲害的地方是:交換機會學習,雖然全部的計算機都通過網線插到交換機上,但是只要計算機發送過一次數據,交換機會記錄計算機的mac地址,下一次計算機再發送數據,交換機會只給目標計算機發送數據,而不是全部的計算機都能接收到數據,這樣就不會占用其它計算機通信線路。

交換機另一個本事是存儲轉發,上面說了交換機可以允許同一時間多臺計算機之間通信,如果數據量很大交換機來不及處理怎么辦,把數據扔了嗎?交換機的做法是先把數據接收下來,存儲起來,然后前面的數據處理完畢了再把存儲里的數據發送出去。如果數據量一直都很大,交換機存儲滿了,就會把最早的數據丟掉,所以交換機內存大小很關鍵。做項目時經常遇到監控視頻卡頓,這往往是因為便宜的交換機內存緩沖太小導致的,現在很多監控廠家推出監控專用交換機,主打口號都是“大內存”,具體多大也沒見寫出來。
以上是最基本的交換機功能,在這個基礎上演變出了:管理型交換機、POE交換機、三層交換機等。
比如管理型交換機具有VLAN(虛擬局域網)、端口隔離、轉發控制等功能;POE交換機具備同時傳輸數據和給設備供電功能;三層交換機具有路由功能。

現在項目上使用交換機已經非常普遍,而交換機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國內廠家經過多年的發展,都形成了監控、園區、教育、數據中心等多個類別的交換機系列,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場景,選擇不同的交換機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