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很多,包括養老金計發基數、繳費年限、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個人繳費是年齡、過渡系數等,此外,部分地區某些特殊的養老金計算方法,對養老金的核算結果也影響巨大,比如四川的增發養老金待遇。
最近,一位四川退休朋友的養老金核算表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大家看到養老金的第一反應就是驚呆了,第二反應就是驚呆之后的懷疑,這是怎么回事呢?本文采用第一人稱“我”進行敘事,下面來詳細了解一下。
![]()
我,1963年兔,繳費36年多,繳費指數大于3,養老金有多少?
我是1963年出生的兔,如今變成了2023年退休的兔,60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我也迎來了不用工作就有收入的日子。
養老金核算表顯示,1986年7月參加工作,平均繳費工資指數3.025,視同繳費月數69,實際繳費月數370,累計繳費月數439(36.58年),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371765.12元,計發月數139,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月數114,養老金計發月數7822元。
![]()
下面是養老金的計算過程:
基礎養老金等于(7822+7822×3.025)/2×(439/12)×1%,結果5758.34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371765.12/139,結果2674.57元。
過渡性養老金等于(7822+7822×3.025)/2×(114/12)×1.3%,結果1944.11元。
以上三項養老金合計10377.02元,養老金已經過萬,很不錯,對于大多數退休老人來說,已經屬于天花板般的存在。
接下來,或許讓大家想不到,除了以上三項養老金外,還有增發養老金待遇,有3000多元。
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月增發養老金等于(指數化平均工資7822×3.025)×增發比例0.4%×累計繳費年限(439/12),結果為3462.16元。
最終的基本養老金待遇為四種養老金待遇之和,結果為13839.18元。
看到養老金核算結果,網友不淡定了,驚呆之后是懷疑,認為不太可能,并指出兩大疑點:一是平均繳費指數不可能大于3;二是月增發養老金是咋回事。
其實,平均繳費指數大于3是可能的,月增發養老金是四川退休人員獨有的計算方法。
![]()
為何繳費指數大于3?
平時大家見得最多的繳費指數在0.6到3之間,超出這個范圍的不多,但不代表沒有。
比如有些退休人員的繳費指數就會低于0.6,有0.4的,也有0.5的,繳費指數低于0.6,由于比較常見,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但是當看到繳費指數大于3的,認為不可思議,甚至覺得不可能,但這種情況確實又是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退休人員存在社保轉移情況
由于各地的平均工資不同,對于繳費基數的認定有差異,基數有高有低,如果在基數高的地區按照300%繳費后,轉移到繳費基數的地區,繳費基數就有可能大于3了。
第二,繳費基數設限60%到300%并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個規定
1995年之后,各地才開始養老保險統籌,采用單位與個人繳費相結合的方式,并規定了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但由于各地統籌時間有早有晚,早的地區在1992年前后,晚的地區在1998年前后,這就給平均繳費指數大于3帶來了可能。
第三,退休人員所在地沒有對平均繳費指數設定高限
繳費指數不會大于3,如果用現在的觀點來看,確實沒有毛病,但是社保制度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對于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繳費指數比較高的情況,部分地區按照當地的繳費指數計算方法計算出來后,是幾就是幾,并不是說結果超過3了,就按照3計算養老金。同樣的道理,計算結果低于0.6了,也不會按照0.6計算養老金。
![]()
增發養老金是怎么回事?
這是四川獨有的計算養老金方法,在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之外,增加了增發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如下:
增發養老金=養老金計發基數×繳費工資指數×累計繳費年限×增發比例。
增發情形有12種。比如獨生子女父母退休,增發比例0.1%;1995 年12 月31 日以前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的,增發比例0.3%;獲得省勞動模范稱號二次以上的的,增發比例0.2%。
綜上所述
在同等條件下不同地區退休,養老金待遇或有比較大的差距,如果退休前出現過社保轉移,有可能會出現繳費基數小于0.6或者大于3的情況,如果你屬于獨生子女父母,在四川退休還會享受增發養老金待遇。由于增發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類似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僅僅是增發養老金這一項就有可能拉開養老金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