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二区_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430618.com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北京日報

寒冷的季節,一件輕柔綿軟、防風御寒的羊絨衫,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安心的感受。由于產量很少,羊絨一直被視為面料界的“纖維寶石”“軟黃金”,被世人追捧。我國是羊絨原絨最主要的生產國,產量居世界首位。而曾經橫跨歐亞大陸的“羊絨之路”,也在東西方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連接亞歐的“羊絨之路”

羊絨是山羊為抵御寒冷在毛根處生長的一層細密、豐厚的絨毛。氣候越寒冷,羊絨便越豐厚,纖維也越細長,保暖效果也就越好。在歷史上,由于克什米爾地區曾是羊絨向歐洲輸出的集散地,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羊絨習慣被稱為Cashmere,中國音譯為開司米。

人類利用羊絨的時間遠早于羊毛。在鐵器還未出現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用山羊身上自然脫落的羊絨進行紡線。現存最古老的羊絨制品在敘利亞被發現,是一塊公元200年左右的羊絨紡織品殘片。到了公元15世紀,克什米爾城統治者蒙古皇帝大力推廣藝術和文化,邀請藝術家和熟練的土耳其織工使用從西藏進口的羊絨來制造披肩,奢侈、柔軟、溫暖的羊絨披肩由此誕生。

這些昂貴的披肩制作工序漫長而復雜,披肩的圖案由專人繪制,織工按照畫有標示線、顏色等符號的圖紙織出圖案。通常兩三個織工在工長指導下共同編織一條披肩,特別精細的圖案還要采用刺繡。編織一條披肩通常需用時三個月,圖案復雜的可能要花上一年半的時間。織好的披肩還要經過講究的洗滌工序,以保證披肩足夠柔軟輕盈。當地有將羊絨披肩作為珍貴禮物于婚禮當日贈予新娘的習俗。根據風俗,人們會將柔軟輕盈的羊絨披肩穿過婚戒,以期為新人帶來好運。

歷史上最有名的羊絨披肩,莫過于拿破侖東征時從亞洲歸來送給約瑟芬皇后的那條了。據說在1796年,阿富汗國王送給來自巴格達的友人一條精美的羊絨披肩,后來這條披肩輾轉多地,到了拿破侖手上。約瑟芬皇后對這條披肩愛不釋手,自此便開始收集羊絨披肩,前后收集了三四百條各式各樣的羊絨披肩。據說約瑟芬皇后所擁有的羊絨披肩,每條價值都高達1.5萬到2萬法郎不等。

在當時,對服飾頗為講究的約瑟芬皇后,自然是引領了羊絨披肩的風潮,法國的貴族名媛們開始對此趨之若鶩。羊絨披肩在歐洲流行也與當時的女裝改革有關。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貴族女士們擺脫了厚重的胸衣和裙撐,為了追逐美麗,不惜冒著嚴寒換上輕薄飄逸的薄紗裙,很多人卻因此生病。而輕薄柔軟、保暖性好的羊絨披肩,便成為追求“美麗凍人”的貴族名媛們的不二選擇。法國當時的文學和繪畫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羊絨披肩的身影。比如作家小仲馬在著作《茶花女》中通過描寫“穿的是時髦服裝,披的是開司米披肩,大門口還有華麗的四輪轎式馬車在恭候”,來表現女主角瑪格麗特時髦的裝扮和奢靡的生活。而瑪格麗特在窮困潦倒時“賣掉了馬車、開司米披肩,當掉了首飾”,足以見得開司米披肩在當時的昂貴程度。

19世紀中期開始,意大利和英國蘇格蘭地區也開始建立羊絨紡紗與織造工廠,歐洲對羊絨的需求激增。為了解決原料短缺問題,歐洲人曾試圖在歐洲本地飼養山羊。1812年,東印度公司的威廉·穆爾克羅夫特從西藏購買了25對藏山羊帶回英國。他在考察日記中寫道:“這是公司貿易史上的一個新紀元。”然而,這25對藏山羊,一半死于途中,剩下的一半來到大不列顛島之后,要么無法適應海洋性氣候而死亡,要么即使適應了新的氣候環境,也長不出寒冷山地環境下那種細絨毛。穆爾克羅夫特之后,也有人嘗試在歐洲飼養山羊,均以失敗告終。

彼時,為了銷售羊絨制品,從克什米爾地區到歐洲,形成了一條連接羊絨產地、集散地、生產地和銷售市場的“羊絨之路”。其中包括噶大克(今中國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東南噶爾雅沙)、列城(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爾地區首府、當時最大的羊絨披肩集散地)和葉爾羌(新疆通往西藏、中亞、南亞道路匯集之地)在內的一系列商業重鎮。冬季,商旅們的大部分行程在河谷中進行,因為冬季枯水期河流大多被封凍住了,在冰上行走相對安全。夏季,商旅們從阿里、拉達克北行,翻越喀喇昆侖山后,經賽圖拉,約40日可達葉爾羌。這一路翻山越嶺,路途艱險,但利潤也是相當豐厚的。直到19世紀末,歐洲人對羊絨披肩的狂熱才逐漸平息,“羊絨之路”上也漸漸開始運輸其他西域特產和來自俄羅斯的手工制品。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手持羊絨披肩約瑟芬皇后畫像。

明代蘭絨曾風靡全國

世界上主要的羊絨生產國家有中國、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我國是羊絨原絨最主要的生產國,主要產于我國西藏、內蒙古、寧夏等地,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

作為全世界羊絨原絨最大生產國,中國早在5500年以前,就懂得使用羊身上的毛保暖御寒。而應用羊絨,則是從唐代開始。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山羊自唐末從西域傳來,“外毛不甚裘長,內毛細軟,取織絨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別于綿羊。此種先自西域傳入臨洮,今蘭州獨盛,故褐之細者皆出蘭州,一曰‘蘭絨’,番語謂之‘孤古絨’。”其中所謂“孤古”,為藏語山羊的譯音。在唐代,人們就發現,這種西域來的羊身上長有細軟的“內毛”,可以織出軟滑的面料。用山羊內毛織成的面料被稱為“絨褐”。據《天工開物》記載:“凡打褐絨線,冶鉛為錘,墜于諸端,兩手宛轉搓成。”時至今日,在西北地區的民間,仍有這種搓絨線的技法。

明朝時,蘭州出產的蘭絨頗為有名,是當時中國最好的羊絨。蘭絨在明代風靡全國,據當時的地方志記載,“公卿貴人,每當寒月風嚴,閑居談宴,簪裾相映,莫不以此雅俗相賞”。據《甘寧青史略正編》記載,有個叫方于魯的商人,看到達官顯貴穿著褐絨,也想跟風。一位西安的友人給他寄來一塊蘭絨面料,當時已是四月春暖時節,他急不可耐地找裁縫制成絨袍,穿上后向賓客顯擺。穿著絨袍的方于魯汗流浹背,一會兒將腳伸出袍外,一會兒挺胸作態,無非是想讓賓客關注他的絨袍。賓客中有人作詩嘲諷他:“愛煞蘭州疙韃絨,寄來春后趕裁縫。寒回死等桃花雪,熱透生憎柳絮風。忽地出神尋細腳,有時得意挺高胸。尋常一樣方于魯,才著絨衣便不同。”

在明朝中期,蘭州絨褐的生產工藝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造為織金妝花之麗,五采閃色之華”,價格也相當昂貴,“一袍費至百金,一匹價十余兩”。甚至大明的大內織染局還曾專門上奏萬歷皇帝:“蘭州絨褐堪以御寒,請采買物料,用各羊絨毛織彩龍袍,曳撒衣之類。”

到清朝的康熙至乾隆年間,每年“客商來蘭州收絨褐,歲數萬金”。巨大的利潤面前,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情況頻發,為了遏制濫收、濫賣不合格絨褐,當時蘭州出臺了毛紡織業技術標準。在殘碑《絨行章程》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對絨褐的標準尺寸的規定:“加長絨長玖丈,寬壹尺肆寸”,還有鋪戶、機戶、牙儈、行首違規后的罰則,例如第四條規定“鋪戶希圖漁利,將不遵式樣之絨褐,濫收濫賣者,罰銀六十兩”。

到了清朝晚期,和大多數傳統紡織行業所經歷的一樣,蘭絨也受到洋布的沖擊,當地絨褐產業幾乎覆滅。后來左宗棠在蘭州創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毛紡廠“蘭州織呢局”,也是整個亞洲的兩個織呢廠之一,短暫復蘇了當地紡織產業。

羊絨纖維

全球最好的 絨中國產

羊絨產量極少,一只絨山羊一年僅能產50至80克無毛絨,也就是說,平均每5只山羊一年所產的絨才夠制作一件普通的羊絨衫。而羊絨制品制作工藝復雜,而且具有舒適、輕柔、綿軟的膚感和極佳的保暖效果,因而尤為珍貴,以克價計,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山羊絨纖維非常細,國際紡織工業部門對山羊絨的細度要求是直徑13至16微米。羊絨纖維細度越高,與皮膚接觸時接觸面就越小,感覺就越柔軟、舒適,這也是羊絨制品可以貼身穿著的主要原因。在國際市場上,直徑在16微米以下、長度長的山羊絨價格最好,隨直徑加粗,單價也隨之下降。而我國所產的羊絨纖維,直徑為13至15微米,長度在35至45毫米,且白絨比例高,可以說是全球最好的原絨。

羊絨在入冬寒冷時長出以抵御風寒,開春轉暖后便脫落。在我國,山羊一般8月份開始長出絨毛,12月末停止生長。因此,人們為了采集便利,一般在羊絨長到一定長度時即用特制梳子進行梳絨。梳絨時梳子需要貼近羊的皮膚,輕而穩、快而勻,切忌用力過猛,否則會損傷山羊的絨毛囊,導致再也長不出絨毛。還要選擇晴天梳絨,因為雨天被打濕的羊絨不易梳理,而且容易導致山羊感冒。這樣梳理下來的羊絨稱為原絨,其中還混有大量的粗毛,因此還需要經過分離工序將絨和毛進行分離。在19世紀時,分梳技術和設備是被英國所壟斷的,20世紀后,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才相繼有了羊絨分梳的廠家。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制造了第一代國產羊絨分梳機BC273,開始用自己分梳的羊絨制造最終成品出口。分梳好的無毛絨,即去除雜質后的凈絨將經歷染色、脫水、烘干、和絨等一系列流程加工成粗紗,再通過牽伸、加捻后形成細紗,最后進行并線、合股等工序形成可以織毛衣的紗線。

五四運動爆發后,辭掉清華大學校長職位的周詒春和留學回國的費興仁,為探索實業救國之路,與一些留美學生一起集資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掛貨鋪”性質的店鋪——仁立商號。1920年,仁立商號在北小街燒酒胡同22號開設了一間地毯工廠,雇工自制地毯。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的北京仁立麻紡織廠開始生產經營。公司以生產麻紡織品為主營業務,也進行其他紡織品的加工生產。1964年,新中國第一件羊絨衫誕生在北京仁立麻紡織廠。而北京仁立麻紡織廠就是現在的羊絨品牌雪蓮的前身。此后,隨著鄂爾多斯(16.530, -0.25, -1.49%)、鹿王等一眾羊絨衫品牌的崛起,以及紡織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國羊絨產業也從原絨第一生產出口國,走向綜合性羊絨品牌大國。

采集羊絨

史海拾遺

酷愛羊絨的清朝宮廷

發源于游牧民族的清朝皇族,對羊毛、羊絨制品青睞有加,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朝文物中,就有上百件羊絨服飾、毯子、墊子等織物。為保證皇家的用絨需求,順治年間,每年春、秋由慶豐司下屬的南苑六羊圈、張家口外的羊群牧場供應。南苑六羊圈共養羊一千七百只,慶豐司還在長城塞外草原廣闊之地設牧場三處,共計養羊一百四十群,每群一千一百只。這些牧場可收獲豐厚的羊絨,為清朝宮廷羊絨織物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據記載,當時采集羊絨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梳絨,即用竹篦梳下絨毛;另一種則是手工拔絨,針對較細的山羊絨,由專人用手指甲沿著它的生長方向拔下。

清朝宮廷使用的羊絨制品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西藏進貢來的。西藏有一種傳統手工織品,叫作氆氌(pǔlu)。氆氌分為很多檔次,最上乘的叫作徐瑪,又稱細毛氆氌,取山羊頸、腹附近的絨毛編織而成,格外精細柔軟。徐瑪以紅、黑兩色為主,十字花紋,大多用于制作衣物。還有一種貢品叫作緙絲陀羅尼經被,由藏羚羊羊絨、獐子絨和真絲混合緙絲而成,以梵文經文為圖案。它可不是普通的被子,而是西藏活佛進貢給大清皇室的陪葬品,專用于覆蓋清朝皇室成員的遺體,也就是老百姓(38.480, 0.20, 0.52%)俗稱的裹尸布。

西藏氆氌

原來如此

羊毛、羊絨、馬海毛有何區別

大家在選購毛衣的時候,往往會難以分辨羊毛、羊絨和馬海毛這三種之間的區別。總的來說,這三種紗線成分來源于不同品種的羊。

其中,羊毛主要指綿羊的毛。每只綿羊每年產幾公斤的羊毛,一般采用剪羊毛的方式來收集。羊毛一般還有如下幾個分類:初剪羊毛,即,初次從羊身上剃下的羊毛;羔羊毛,指從大概七個月的羊寶寶身上取的羊毛;美利奴羊毛,產自澳洲美利奴綿羊,手感柔軟而有彈性,非常接近羊絨的質感,產量也比羊絨大,可以當做羊絨入門級的替代品。

馬海毛則是指安哥拉山羊毛,原產于土耳其安哥拉省,現在主要產于南非。安哥拉在土耳其語中意為“最好的毛”,而馬海毛本為土耳其語,意思是“似蠶絲的山羊毛”。馬海毛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輸出到南非好望角和美國的得克薩斯州等地。馬海毛具有纖維粗、光澤感強、彈性好、卷曲少等特點,因此不易收縮也難氈縮起球,是常用的高級長毛絨織物之一。

羊絨則產自山羊,指長在山羊粗毛根部的纖細絨毛,通過特制的梳子一點點梳下來收集,因此產量很低。由于產量稀少、親膚保暖性好,羊絨比羊毛、馬海毛更為珍貴。

羊絨原絨按顏色可分為白絨、紫絨和青絨,其中白絨的用途最廣。白絨就是白山羊產的絨,產絨量高,絨的細度、長度、拉力、光澤更好,而且可染色的范圍也更大,其中以我國內蒙古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最為知名。紫絨是黑山羊產的絨,為紫褐色,允許有白、青、紅絨摻入。紫絨纖維細柔而長,油潤細膩。青絨則是指青山羊和棕紅山羊所產的絨,色澤淺青,允許有少量黑絨摻入。不過由于羊絨制品都是將原料在紡紗前先進行染色處理,染料多少都會對纖維有損傷,而且染料用量較大時還容易掉色,因此出于環保和更柔順的手感考慮,無染色羊絨是比較健康的。

本版供圖:視覺中國(17.290, 0.16, 0.93%)、IC photo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旭夜

分享到:
標簽:羊絨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