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網上那篇《冷凍饅頭超過三天會生成黃曲霉素》的文章,這一文章一經發布,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廣大網友紛紛在文章下方評論,有人覺得冷凍超過三天確實會生成黃曲霉素,也有人覺得,這種說法是謠言。
冰箱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可以暫時將保質期短的食材放入冰箱中,大大延長食物的保質期限,避免浪費的發生,這讓很多人產生了錯覺,覺得冰箱就是保險箱,任何食物放進去都不會壞。今天就帶大家深入地走進冰箱的世界,看看放入冰箱中冷凍三天的饅頭是否會有黃曲霉素呢?
黃曲霉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致癌物質,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常存在于:發霉變質的花生或堅果、發苦的瓜子、受潮的谷物、長期未清洗的筷子、菜板、泡久的木耳、過期的食用油,這些物質中都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
冷凍室內的溫度大致在0℃以下,適合黃曲霉素生長的溫度為10~25℃。放入冰箱冷凍3天的饅頭并不會生成黃曲霉素,因為冰箱冷凍室內的溫度并不符合黃曲霉素的生長溫度。
什么樣的饅頭不能繼續食用?
(1)發霉的饅頭
若饅頭表面發霉變質,用手觸摸粘手,說明這里饅頭由于儲存時間過長的原因,內部的結構已經發生氧化,表面存有大量的霉菌和致病菌,這類饅頭不建議繼續食用,否則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誘發肝臟病變。
(2)氣味改變的饅頭
判斷饅頭能否繼續食用,可以聞一聞饅頭的味道,如果饅頭味道改變,有一股明顯臭味的話,說明這類饅頭已經變質,不適合繼續食用。
冷凍饅頭只需要儲存得當,并且在保質期內,沒有出現異常變化的情況,那么就可以正常食用。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宣武普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