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降薪還是裁員?這是公司為刀俎,員工為魚肉的事兒,員工有的選擇嗎?我是一名打工人,當然希望兩種方案都不實行,但我沒有決定權,企業面對經濟下滑、轉型壓力、業務阻礙等的危機,肯定會采取應對措施。不同性質的公司會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裁員和降薪上也有不同的考量。
![]()
案例一
我同學原來在一家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任職,背景優秀,能力突出,經常接到獵頭的電話,已經有好幾家公司和他談offer。我同學一直想離職,但又想從公司撈一把再走。他提前得到內部消息:上海的移動開發部門將要被解散,就特意申請內部轉崗到這個部門。沒過幾個月,這個開發部門果然被裁掉了。但意想不到的是我同學所在的小組卻是一個例外,因為他所在的小組還要支持公司和一個運營商簽訂的服務合同,怎么著都要一年后再說了。我同學實在等不及了,只得自己主動離職。
案例二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視頻報道:一個制造企業發生了大規模停工,員工和老板選出代表談判。但是,雙方一直僵持不下,資方給出的方案根本不能滿足員工需求。比如,資方說可以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資,但同時卻削減員工的福利;資方同意給員工加班費,但卻同時延長了工人的正常工作時間等等。員工說資方沒有誠意,資方說工人無理取鬧,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工人也不甘示弱,繼續以停工對抗。
雙方對峙之時,有新聞記者過來采訪。記者問一個工人代表:“資方都給了好幾個選擇方案了,你們卻不同意接受,難道沒有談判的誠意嗎?”這個工人代表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讓我記憶猶深:“一個廚師,把一群雞鴨鵝兔,喊到一起問它們:你們是選擇被清蒸呢?還是愿意被紅燒呢?或者干脆被爆炒呢?小動物說:我們能選擇不死嗎?廚師怒了:你們這什么態度啊,是不是不想談判了!這個工人苦笑著說:“資方給的方案就是這樣,橫豎都是死,但我們工人想不死。”
![]()
制造業分析:
制造業和傳統型公司一般會選擇降薪,這類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員眾多、知識、技術水平不高,大家能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選擇降薪一方面節省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免掉了招聘新人重新培訓的經濟支出。格力是傳統制造業的代表。董明珠稱:格力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裁員,若非常困難,寧可降工資也不裁。
制造業的老板認為機器設備流水線是核心資產,如果裁掉大量普通員工,會影響業務穩定性。機器設備需要人、流水線需要人,訂單有截止日期,都需要人才能按期交付,而流失幾個優秀員工問題不大。而且真是太優秀的人,制造業老板還不敢要,只要聽話的、任勞任怨、吃苦耐勞、不求回報、甘當牛馬不會反抗的勞動者。
如果你沒過過人的背景和能力,要是在傳統行業或制造業打工,就算公司全員降薪了,也奉勸你不要沖動,輕易選擇辭職。今年大環境明顯在這擺著,國內外經濟下滑,疫情反反復復,就業機會大幅減少,工作上受點降薪的委屈,好歹還有一碗飯吃。
![]()
互聯網分析:
互聯網大廠則更愿意選擇裁員。這類企業更看重員工的能力和技術價值,對勞動力要求沒有傳統行業那么高。他們要保留住最核心的業務模塊,最關鍵和核心的技術和專業人才。這些骨干員工是核心資產,普通員工完全可以行情好轉之后再招,只要薪酬有競爭力,不愁沒有人來。裁掉普通員工還可以實現組織的減員增效。
相反,互聯網企業一旦選擇降薪更容易失去核心員工,畢竟這部分人能力擺在這,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互聯網企業幾乎不可能全員降薪。
2022年互聯網大廠都在集中裁員。所以,身在互聯網行業的朋友,無時無刻都要考慮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變成核心員工,就算裁員業也裁不到自己頭上。
![]()
裁員和降薪分析:
裁員和降薪,這背后的根本邏輯就在于公司的領導想保住哪部分員工。互聯網大廠中,一個能力強的碼農可能抵得上五個菜雞程序員,所以選擇裁員不降薪。制造業流水線上,設備成本比人力成本高得多,加上條件艱苦需要聽話好管理的牛馬,能力強心氣兒高的反而不好管理。反正都是擰螺絲,能力強的也不可能擰五個人的螺絲,一般是降薪但不裁員,逼著刺兒頭跳槽,留下的都是聽話的牛馬。
裁員,往往有兩個邏輯。一個是按業務來,把不賺錢甚至虧錢的業務裁掉,及時止血。這種邏輯下降薪沒有意義。另一個是按人來,淘汰低績效員工,末位淘汰,保住優秀員工。
從公司角度來說,裁員是比降薪更有效的手段,全面降薪會擾亂軍心、挫傷士氣。降薪之后,流失的往往是優秀和骨干員工,這批人背景好、能力強,是最接受不了降薪的。他們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不跳槽都有獵頭來挖,公司給他們降薪,他們轉頭立馬就能找到一個新工作,甚至還可能漲薪。那些在降薪后不愿意離開、選擇和企業同甘共苦的員工小,往往資歷平平,他們跳槽也找不到更好的機會,索性在現在的公司繼續混著。
裁員能夠留下被公司認可是值得留下的優秀人才,被留下的員工至少積極性不會差,發揮的效力一定會比以前高很多,這樣就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
有一個網友的比喻特別形象:國內互聯網公司類似于鏢局,公司再怎么虧損,不能讓頂尖高手跑路,幾個打手裁了就裁了;制造業更像織造坊,降薪即使有人跑路也無所謂,再隨便招幾個人就行了,外邊一大堆人等著呢。
我的一個朋友和我閑聊時調侃:很多民營制造業既不裁員也不降工資,直接叫沒活干的工人明天不用來上班了,也就是沒有賠償那種,這個月工資下月28號打到銀行卡。等到發工資那天先不要發,試探下工人會不會去勞動局投訴,沒有投訴的工人那份工資就不發了。省下來的錢拿一部分請幾個人事和小領導去喝一盅。真要有去勞動局投訴的員工,索性就把工資發給他。等有訂單了讓人事再招人。招來人了,時不時克扣點工時為工廠節約成本。看著好像很夸張,像是在講笑話,但是前幾年這種工廠真的非常多,勞動者真的被坑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