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有貴有便宜,其實人工占了大頭。
舉個例子,綠茶的批發價基本上是這樣計算的。鮮葉價格4.5+加工費用+10%至20%的利潤
因為一斤成品綠茶茶干需要4.5斤鮮葉。 如果市面上認可這款綠茶,鮮葉的價格就賣得上價。以福建某個品種為例,本身做紅茶也得價,做白茶也得價,做綠茶自然也貴,因為貨源搶手嘛。所以這個鮮葉價格被追高到150一斤,150*4.5=675元,加上炒茶的加工費用30元,就700了,加上一點利潤。這綠茶批發的價格就來到750-800上下。
同樣的品種種到了廣西,口感稍有差異,因為大家不認可你這地方種的這個品種,你的鮮葉價格就賣不到150塊一斤。有可能就變成50塊一斤。
加上福建和廣西的人工也是有較大差異的。在廣西有一些茶區,采頭春十來塊錢都可以找到人,一天他可以采七八斤鮮葉,一天也收入一百塊,對于農村的婦女而言,也算過得去的收入。如果一斤的采摘鮮葉人工是15塊,4.5斤鮮葉是67塊,加上茶園的種植管理成本,茶園主要賣90一斤鮮葉,那在廣西這個同樣的品種的一斤的春茶綠茶成品批發大概是405元+20元制作人工+部分利潤=450元左右
不同產區的人工成本是茶葉價格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不同產區的品質也是影響茶葉價格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接下來要講的是影響茶葉價格的第三個因素,那就是等級。
按采摘方式來講:分人工采摘的,采收單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一芽三葉,這個采摘成本也是依次降低,等級越低的茶越容易采摘,一天可采摘的量也成倍增加。最便宜的是人工割收機械分揀的,這個成本最低,效率也最高。
割收機采收集的茶還會進一步的挑精制分等級,等級高的賣貴一點,等級很低的茶就出現了,分辨的特征是葉粗葉長梗多,外面的餐飲店用的幾塊錢的綠茶原料,這些綠茶原料用吐香了一晚上的茉莉花的余香再加工,使得這些茶有少許的花香味就再次銷售到全國各地。按噸批發,這個算下來也是每斤十塊上下。某拼上3.9-6.9一百克的包郵還好評返現一元的就是這些貨。
等級低的綠茶大量的采購價,已經來到了幾塊錢,用茉莉花的余香壓幾個鐘頭,重復壓二次花香,大批量的成品出廠價也不到十元。到了市場和銷售終端,出現十幾塊的茉莉花茶也很正常。
就是不太香,沒有鮮靈度,茶葉不鮮爽,茶葉較重。
而大批量制作的出廠價有20元以上的,有一些茶已經有較好的香味,還是春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