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湖有一種湟魚,出生第一年會快速成長,一年能長一斤。
然而第一年后,湟魚幾乎就停止了生長,十多歲的魚也只有一斤重。
因此,人們通常只等湟魚長滿一年,就將其打撈上岸。
仔細想想,有時候人就像這條湟魚,若不能持續成長,就會落得凄涼結局。
有句話說:
“人生是從繁復的經歷中攫取精華,重塑自我,而不是拒絕成長,自甘墮落。”
好的人生,總在不斷向前攀爬,壞的人生,則是永遠停滯不前。
世上所有的強者,都是一次次打破現狀,才最終登上更高的階梯。
人生最難的自律,是不斷重塑自己。
重塑認知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管窺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的眼睛,只能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他就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東西。
這根管子就是人的認知,認知水平有多高,就能看到多寬闊的世界。
人在有限的認知里,只會固步自封,即使拼盡全力也不過是原地打轉。
想要尋求突破,就必須不斷重塑認知。
看過一個故事:有兩兄弟從德國移民到美國謀生。
他們在紐約打拼一段時間后,生活還是十分艱難,兄弟倆就商量出路。
哥哥因很擅長做德國酸菜,便提議說:
“我們外鄉人在紐約這么一個大都市,太難找到好工作了。
不如去加利福尼亞吧,在那里可以種菜,繼續做酸菜。”
而弟弟沒有技能傍身,深知自己到哪里都很難,索性一咬牙決定留在紐約。
于是,哥哥在加利福尼亞的鄉村,買了一片很廉價的土地種卷心菜,然后再腌制酸菜。
弟弟則在紐約白天打工謀生,晚上看書學習,后來順利考入大學,學習地質學和冶金學。
4年以后,弟弟從大學畢業,前往加利福尼亞看望哥哥。
哥哥問弟弟:“你現在手里都擁有什么呀?”
弟弟答道:“我除了文憑,別的什么也沒有。”
哥哥接著說:
“你還是應該跟我老老實實地下地干活,我帶你去看看我的菜地。”
來到菜地,弟弟只瞟了一眼卷心菜,便仔細研究起菜地里的土。
弟弟把土放進盛滿水的臉盆里,發現底部沉淀了一些金燦燦的金屬細末。
弟弟驚訝地對哥哥說:
“哥哥,你知道嗎,你這是在一座金礦上種卷心菜!”
認知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也不同。
如若認知水平不夠,縱使坐擁金礦,也只會把它視作泥土。
有句很現實的話: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認知是隱形的天梯,無形中就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
困在固有思維模式里的人,永遠都走不出當下的小天地。
保持不斷輸入的能力,持續重塑認知。
一個人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看清不曾了解的,斬獲不曾擁有的。
重塑圈子
網上有人問:“一個人的圈子到底有多重要?”
高贊回答說:
“你與大雁齊飛,目之所及皆是廣袤天空;
你與豬齊坐,目之所及皆是貪吃嗜睡。”
人是群居動物,很難獨善其身,一個人所處的圈子,決定了其人生走向。
有一位叫陳永青的退伍軍人,從部隊轉業后,在北京一家安保公司當保鏢。
可他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公司并不正規,很多同事都喜歡陪老板們吃吃喝喝,幫其催債討賬。
有一次,經理派陳永青去幫客戶催債,并暗示他可以使用一些特殊手段。
陳永青果斷拒絕了,他說自己是去要債的,不是去催命的。
經理聽完怒不可遏,斥責道:
“這種活兒最來錢,大家都這么干,也沒見誰出事。”
陳永青不想丟失自己的底線,他篤定地說:“違法的事,我不干!”
從那次之后,陳永青意識到了領導和同事的灰暗,當即決定離開公司。
離職后,他結識了幾位能力突出、志同道合的保鏢朋友,都一致想做正規專業的安保公司。
于是,他們聯合創辦了“天驕特衛”安全顧問公司,并招收了80多名退伍特種兵。
他們從不接違背公德和良心的業務,加上能力突出,公司很快就受到一些企業家的青睞。
多年下來,“天驕特衛”深受客戶的認可,被業界稱為中國保鏢界的“黃埔軍校”。
細細想來,陳永青若與不擇手段的領導同事為伍,或許他永遠都達不到如今的高度。
心理學家羅伯特在《影響力》書中提出“社會認同傾向”的概念:
簡而言之,就是人會不自覺地模仿周圍的人來進行思考和行動。
一個人和誰在一起,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置身于低層次環境時,一定要及時重塑圈子。
唯有選擇高質量的圈子,和優秀的人同行,方能迎來別樣的人生。
重塑身體
前段時間,相關部門公布了2021年中國健康數據分析報告。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超重或肥胖癥人數有7000萬-2億,血脂異常有1.6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2億。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每30秒,就有人確診癌癥、糖尿病,或者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被健康問題“威脅”,早已不是個別案例,而是每個人都需認真對待的問題。
演員李琦曾一度因身體健康而產生困擾。
工作中的李琦演技精湛,是眾多網友心目中的“老戲骨”,曾多次斬獲大獎;
但生活中,他卻不太愛惜身體。
“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因為太喜歡喝酒,而一度住進醫院。
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自己的每一次放縱,其實都在拿身體健康做交換。
后來,李琦開始有意地改善自己,常常鍛煉,戒掉壞習慣。
調整一段時間后,他的身體有了很大改善,不僅體重下降身體變得輕盈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明亮許多。
面對紛繁欲望,我們時常揮霍自己的身體,當疾病來襲后,才意識到健康是如此可貴。
可不是所有過錯都能挽救,特別是在健康面前,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很喜歡詩人司各特的一句話:
“在地球上,沒有什么收獲比得上健康。”
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人揮霍什么,都不能揮霍身體,一旦失去了健康,擁有再多都會瞬間歸零。
人生短暫,健康無價,千萬別等身體垮掉,才留下悔恨的淚水。
從現在開始,規律生活,堅持運動,重塑身體。
身體強健了,生活才會暢快。
重塑心態
《心態》中有句話說:
“人生,快樂不快樂看心情,幸福不幸福看心態。”
人這一生,總有風雨飄零、雞飛狗跳的時刻,逃不開也躲不掉。
既然無法左右現實,不如擺正好心態,坦然處之。
在《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一書中,作家老楊的貓頭鷹講述過朋友的故事。
一天,朋友正在外面陪客戶,接到小區電話,說自家的寵物惹了麻煩。
朋友無法脫身,拜托老楊幫忙勘探情況。
老楊到場后嚇了一跳,原來朋友的狗到處亂跑,不僅打翻了鄰居的吃食,連多年精心養護的盆栽也被毀壞。
回到家后,朋友也沒有抱怨發怒,而是癱坐在地上,溫柔地對狗說:
“想吃酸菜叫花雞啊,你跟我說啊,干嗎自己動手去吃人家的,還那么貴。”
隨后便開始平靜地給狗洗澡、梳毛、親手做狗糧,恍如什么都沒發生。
老楊見狀,內心不由感慨到:
“世間最厲害的人,不是卡里的余額有多可觀,腦子里的人生哲理有多深厚,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有多強。”
情緒是躲在內心深處的叛逆小孩,你若憤怒,它就倔強;你若溫和,它就乖巧。
這世間,沒有誰的生活不帶傷,沒有誰的行路無顛簸,但無論遇到多少破事,都不能讓情緒垮掉。
苦中留得恬靜在心,人生自會豁然開朗。
成年人的自律,就是不與爛人爛事糾纏,守得一個好心態。
正如有首詩所寫: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林清玄說:“人也要像珍珠貝一樣,養成重塑傷口的本事,轉化生命的創傷,使它變成美麗的珍珠。”
人要敢于完善自我,才能變得強大閃耀。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賽道,停滯不前就是退步,持續突破才是前行。
真正強大的人,往往都有超強的重塑能力,不斷自律升級,以求蛻變和成長。
往后余生,多與優秀的人同行,擁抱健康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認知,保持良好的心態,人生會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