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農歷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年”。尤其在古代,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于是不管窮富,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所以這就有了民間歌謠:“二十三,糖瓜粘,打發灶王爺上了天。”
而每年小年各地的習俗也大不相同,像常見的“祭灶王,掃塵土,剪窗花,貼春聯,洗浴等等”。都開始為真正的新年做準備。而這一天像必吃糖瓜美食以外,還有8樣傳統美食也要記得吃一些。寓意美好,吉祥團圓,老傳統別丟了。
1、餃子
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尤其對于一些比較傳統的人來說,認為小年就是過年的開端。不管是風俗習慣還是日常活動,都會和過新年一樣的熱鬧。并且臘月二十三小年,還是民間的祭灶節,吃餃子,主要也是為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并且臘月二十三,基本上好多外出打工的人都開始陸續返鄉團聚,這個時候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聊聊一年的經歷和日常生活等等,其樂融融的畫面,也是十分的幸福。
2、湯圓
如果說北方人過小年吃餃子,那南方人就是習慣吃湯圓了,并且在民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也是寓意這小年就是新年的開端。一個個圓潤光滑的湯圓,也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并且湯圓的餡料,大部分都是芝麻或者花生餡,代表著步步高升,甜甜蜜蜜。
雖然說小年也是傳統節日,但對于一些上班族來說,這個時候也都還沒有正式放假。沒有時間準備豐盛的飯菜來慶祝。所以也會選擇簡單煮一碗湯圓,以此來慶祝小年的到來,并且也蘊含著美好的寓意,可謂是一舉兩得。
3、麻糖
麻糖,是以精選糯米、芝麻、麥芽糖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因為外面裹著一層熟芝麻,所以食用起來又酥又香又甜,尤其小孩子都喜歡吃麻糖。而在小年紀里,民間常常流傳一種說法,就是吃麻糖。新的一年是新的開始,人們通常吃麻糖來封住人們的嘴,這樣就不會亂說話,更不會說一些不吉利的話。
另外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小年也是祭灶節,所以這天都會用麻糖來祭拜灶王,也是通過麻糖的美味,來封住灶王的嘴,以防灶王向玉帝稟報人間美味,玉帝為此收取人間美味,使來年的豐收不好。其實不管是哪種說法,麻糖甜甜蜜蜜并且好多人都喜歡吃,所以久而久之也都習慣在小年的時候準備一些麻糖供其食用,尤其家里有小孩的,更會多準備一些。
4、米餅
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然后加入花生、芝麻、白糖等等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不過現在好多人嫌麻煩,都會直接買現成的米餅,十幾元一斤就可以買好多。價格實惠,味道也特別美味。
一個個圓圓的米餅,也代表的“團團圓圓”的含義。而在小年紀這樣團聚的日子,也是非常的應景。所以尤其在南方一些地方,除了吃湯圓之外,都會買一些米餅食用。
5、年糕
年糕,是用大米或糯米,煮成飯后用打制或水磨成粉后壓制而成的糕。并且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花樣和口味。有些年糕里面還會包入一些干果,果脯或者紅棗等等,口味更豐富,好多人也都非常喜歡食用。年糕,還有一個別稱,叫“年年糕”,因為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歲盼高時時利”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年糕其實除了過年的時候食用,其實日常好多人也都喜歡吃年糕,黏黏糯糯的口感,并且烹飪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煮,可燉湯,也可以像燒烤一樣烤著吃都非常的美味。
6、火燒
火燒,其實就是一種特質的燒餅。尤其在河南,河北一帶都會用火燒夾一些肉類,或者蔬菜一起食用,不僅美味,而且營養也比較豐富。
火燒都是用面粉,加紅糖烙烤而成的紅糖燒餅,或者是芝麻醬火燒,并且大部分形狀也都是圓形的。所以小年吃火燒,其實也是取其諧音,寓意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所以好多人在小年也喜歡吃一些火燒,以慶祝小年的到來。
7、面花
面花,俗稱"花花饃",簡單來說就是把面食做成各種各樣的花樣,并且會用一些紅棗等等食材點綴做花樣。不僅樣子美觀,而且面花制作起來也比較費時,需要一定的烹飪技巧才能做成功。
面花各式各樣的樣式,其實也是寓意,團團圓圓,年年有余的含義。并且尤其像北方,做面花的時候都會幾家一起合作,其樂融融,互相討論互相幫助,也是一種美好和諧的畫面。
8、糖瓜
最后就是糖瓜了。糖瓜是由麥芽糖制造而成,粘性非常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就是我們常說的"關東糖";如果拉制成扁圓型那就叫做"糖瓜"。冬天天氣嚴寒,把制作好的糖瓜放在室外,糖瓜凝固得會非常堅實,并且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其實“小年”吃糖瓜,其實和吃麻糖是同樣的說法,都是用甜甜蜜蜜的食物,來封住灶王爺的嘴巴,不讓多說壞話;所以這就有了民間另外一句諺語:灶王爺升天——好話多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