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困難的事情做成之后,便覺得它簡單了,原因在于我們我們找對、并且掌握了方法。
復雜的事情只有追溯根源,由簡入繁,總是有規律可循,有互通之處,生活瑣事如此,泡茶亦如此。
每當我們重新換一種茶葉就會想著學一種沖泡,最后發現其實是互通的。
分享幾個幾乎能適用所有茶類的沖泡小技巧。普洱茶、白茶、紅茶、綠茶等都適用!
技巧一:茶具選擇
剛開始喝茶的朋友在選擇茶具時會拿不準什么茶用什么茶具沖泡,于是壺、蓋碗、杯子統統來一套,其實大可不必,一副蓋碗即可。關于茶具的選擇俊茗之前有過詳細的分享,蓋碗有“萬能茶具”之稱,好控制,容易清洗,價格適中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基本可以用來沖泡所有茶類。因此,如果有茶友剛接觸茶,不知道怎么選的時候,選擇蓋碗是絕對不會出錯的,其他的茶具可以等到對茶有所了解以后再選擇。
技巧二:沖泡用水的選擇
選擇沖泡用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通常都是家里有什么水,就用什么水沖泡;也會有朋友用自來水沖泡。就茶葉口感滋味能夠得到更好的呈現來說,用水隨意會降低品飲體驗。
建議首選山泉水,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可以得到很好的呈現。同款茶葉在不同水質下沖泡,細細品味,會有明顯的差別。
第三,水溫
自有“好茶不怕開水泡”一說,有著一定的道理,如果是細究到口感來說也不能都用沸水,沸水可以激發茶香,釋放內質,但對于幼嫩的茶葉來說用沸水沖泡內質總是會浸出的多一些,因此水溫要把控,對于粗老茶葉或陳放時間較久的茶葉,用沸水沖泡,其他茶葉可以用一個方便且實用的方法就是把沸水倒入公道杯放置3-5秒進行沖泡。
第四:注水
注水講究:水流細、注水緩,沿著蓋碗邊緣有序環繞注水。
我們稍作留意就會發現,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喝茶,主人泡茶時都是不急不躁,不緊不慢,井然有序,整個過程都是緩緩的,很平和,光看主人泡茶就會給人帶來非常舒服自在的感受。
第五:出湯
對于絕大多數的茶葉來說,快出湯總歸是沒有錯的,品質優質的茶葉出湯過慢時內質就會大量浸出,影響品飲體驗,茶湯無意悶泡過的苦澀滋味應該絕大多數的朋友都深有體會,因此前段出湯時要快,一定不要坐杯、悶泡。
第六:留根
出湯時茶湯要出盡、瀝干,不要留根,這對沖泡大多數茶葉來說同樣也是適用的,出湯完畢后要適當的停留將茶湯瀝干,不要著急將蓋碗放下。這樣不至于我們在繼續沖泡的時候由于留根使茶湯滋味變濃,影響品飲體驗。
第七:揭蓋
沖泡新茶、幼嫩茶葉時一定要記得揭蓋,避免悶壞茶葉以及再次沖泡時滋味過濃,粗老茶葉、老茶等可以不揭蓋或留縫斜蓋。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 我們學會技巧之后,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以后,慢慢積累經驗,無論沖泡什么茶都能得心應手,隨機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