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車都會推薦新車鍍晶,全車貼膜;到了現在就成了隱形車衣。
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車主們買的車型也越來越貴,為此大家都想方設法保護自己的新車。提車后發現精洗、打蠟、鍍晶等幾乎成為洗車店的標配,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專家和車友勸你去“貼個車衣,貼了之后小剮小蹭就不用擔心破漆了”。
而反對的人卻說“別貼車衣,那玩意就是一層塑料!妥妥智商稅!”
那么問題來了,隨便貼一貼就要上萬的“隱形車衣”到底有沒有用,是不是在交智商稅?
泰哥就拿自己使用的感受和老爺們聊一聊這個不菲的美容產品,到底坑不坑。
車美市場下放產物
隱形車衣像極了十年前的鍍晶
如果我們把時間倒回到10年前,你就會發現隱形車衣現在的定位就像十年前的鍍晶一樣。現在喊著車衣是智商稅的車主,和十年前喊著鍍晶是智商稅的車主觀點幾乎一樣,都是這非常統一的關鍵詞:價格太昂貴。
現在大家都知道鍍晶就是一層漆面鍍層手段,氧化硅溶劑可以在車漆表面形成一層二氧化硅薄膜,增加漆面強度的同時還具有抗油、疏水、提亮效果。一次施工花費7-800元就能管一年,這對于現在比較愛惜車的車主來說,這樣的花費定期做一下也不是特別昂貴。
但鍍晶這件事要是放到十年前的2011年,那時候做鍍晶那是妥妥的土豪行為。鍍一次晶要價2-3000元不等,那個時候上海的平均工資才4331元,鍍一次晶相當于是正常上班族半個月工資,自然會被別人噴智商稅了。
而隱形車衣遇到的問題和十年前的鍍晶一模一樣。
隱形車衣最早所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叫犀牛皮,這玩意可以追溯到美帝胖揍越猴那段日子,用于延長直升機旋翼槳葉壽命的一種軍用材料。
到了90年代技術解密后,犀牛皮技術開始小面積應用在納斯卡賽車比賽上保護遍布賽車車體上的贊助商圖標。2000年初開始應用在超級跑車上,作為迎風面的防撞保護層來免受石子沖擊。
但那時候的犀牛皮大多為霧面PVC材質,強度雖高但壽命和美觀度都很差。經過了3次迭代,價格一降再降之后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TPU材質隱形車衣,具有抗沖擊力強,耐寒耐熱,抗黃變、抗剮蹭、劃痕自修復。
盡管歷經了3代進化,現在一套隱形車衣價格從8K—2.6W不等,平均壽命雖然可以到5年左右,但每半年還需要給車衣打蠟養護。這樣昂貴的安裝價格加上養護費用即便是在魔都這樣人均月薪10,338元的一線城市,也是非常高消費的存在。
一套車衣的安裝使用成本完全超出了絕大部分車主所能消費的承受力,難怪隱形車衣被說成是智商稅,也不難理解。
車衣主要為了美觀
防刮防蹭效果其實是副產品
在許多貼膜店和4S店嘴里,隱形車衣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保護漆面不被刮傷。
說實話泰哥并不是特別認同,因為從一個二手車販子的視角看隱形車衣效果,這東西的價值無非就是讓漆面成色看起來更新一點美觀度高,溢價略高一丟丟。
看到這許多車主老爺要納悶了,那貼膜店所說的保護漆面都是騙人的?
并不是,泰哥自己貼了一套隱形車衣后得出的結論就是:
隱形車衣更多是為了美觀,防蹭防刮其實為輔。
泰哥去年提新車的時候就自費1.3W找伊士曼的小伙伴貼了一套龍膜隱形車衣。選擇的理由主要也是奔著露天停車容易受到鳥屎樹膠腐蝕,紫外線又會加速有色車漆老化變淡去的。老小區只有露天車位,頭頂上樹膠總會在車衣上留下樹膠果漿,平時洗車的時候只要配合用清鳥糞樹膠洗車液使用,基本不用擔心腐蝕。
這是半個月沒有洗車的狀態,看起來就是一層浮灰
從提車后施工到現在整10個月下來,整體沒給新車留下任何傷。紅色的車漆本身不耐臟,但即便幾個星期不洗車,車漆在臟遠處看起來總是亮亮的。
你敢信這其實也沒有洗車
說完了主要買點我們來講講車衣所謂的防刮防蹭是副產品這件事。
車衣所宣傳的防剮蹭其實都是針對于輕度的事故碰擦,正兒八經大家撞到要鈑金的地步別說是車衣了,就算給你車焊一塊鋼板都沒用!
實際生活中泰哥的車衣也是被刮過不少回。
最近的一次就是好好停在車位當中被送外賣的電動車蹭了一下,過了好幾天開車出門的時候才發現前臉頂部被蹭了一大塊,車衣直接翻起卷邊。調取監控也是自己看到直接放棄,于是乎只能自掏腰包維修。
當時那感覺真的無Fxck說,心情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當時一看心里一顫,前臉10cm劃痕
結果送到朋友店里面,揭開車衣檢查才發現漆面毛事沒有,車衣卷邊翻起只是吃相難看,實際上一點傷都沒有,當時就覺得車衣所謂的保護效果似乎還真有那么一回事。
看似吃相難看,實際就留了點殘膠
最后修起來也非常方便簡單,直接把老膜撕了之后洗干凈直接貼新膜,前前后后3個小時就搞定交車,早上交車去修中午就能開回家吃午飯。
但如果泰哥沒有貼車衣的話,這種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免不了進4S店補漆。依照捷豹路虎的收費規則,一個面1.5K的報價遠比換一塊車衣來的貴。(正常修補換面龍膜和XP都是報價1.2K)
而且一般市區內4S店自己是沒有噴漆房的(環評要求),于是乎收著4S店的費用送到外面場子修補,沒把控的局部補漆非常容易出現飛漆。
到頭來等了好幾天漆是補好了,前臉裝飾條卻蒙了一層紅紗的事情在捷豹群數不勝數。
什么車才適合貼車衣?
回到今天的主題,不吹不黑隱形車衣到底算不算智商稅?
對于泰哥來說,它不是智商稅。
因為在我的用車環境當中車衣是一個劃算的美容項目,而且實踐中有過多次避免車漆受損的事故。總結下來在有限的范圍內,從功能性來說,隱形車衣的保護效果并不忽悠。我的定義是,非尖銳物體的輕度淺層剮蹭。
比如:
非常輕的情況下,車漆完好,車衣的剮蹭痕跡都可以加熱后自修復。
再重一點的情況下,車漆仍然完好,車衣無法修復但是可以局部重貼。
形成凹陷的情況下,可以做凹陷修復,不需要鈑噴。
以上三點車衣可以完美抵御,其他更嚴重剮蹭完全無解。
所以不談值得不值得,只談車衣標榜的防護能力,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比如車漆對于新車50萬以內的車來說,原版原漆對于車價的影響也就三五千到萬八千的,而貼車衣的花費,都是一萬多到兩三萬的。然而是不是貼了車衣就能保原廠漆周全?更大程度是看運氣。
講個很簡單的故事:
泰哥做車販子的時候就幫一輛車況很好地“正宗女士一手車”718做了兩個面的精噴漆,加上之前補的兩面,一共四面精噴。烘干拋光好之后去貼了個幾千塊錢的隱形車衣,然后掛網上賣了。漆面無瑕疵,加上有車衣保護,成功讓買家以為是原版原漆,最終結果就是市場行情多賣了四萬塊,喜提5K茶水。
貼膜專家說原漆是不可替代不可復制的,這一點肯定是對的。車輛只要出了廠,任何店里的鈑噴都不能恢復原廠漆,因為車輛生產流水線上的設備工藝和后市場維修層面的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不可復制不代表性能和視覺效果比不上,更大的差別是流水線自動化生產和手工的工藝不同。
最后什么關于什么車適合貼車衣,泰哥參訪了自己身邊貼車衣的小伙伴后,根據共性整理出了一些,滿足3條以上,那推薦你貼隱形車衣。
新車價格30萬元以上,單面鈑噴4S報價2000以上,汽修報價700以上。
漆面顏色比較稀有,或者顏色非常容易出現色差的色系(珍珠色、冷門金屬色等)
強迫癥患者對于任何小碰小擦都無法容忍,對于車漆潔凈度有高要求。
車位狹小或者臨車位不講究,出現門敲門多次磕壞漆面
露天停車,熊孩子出沒地附近,頭頂有樹木遮蓋等地
當然,貼不貼車衣這件事最終還是車主本身對車的定義是啥了,本身不愛惜車或者認為車子純粹只是代步的工具,泰哥聊再多也是智商稅。
歸根結底就是不夠熱愛,你手里的車底不是你當時最愛的那款車。
歡迎各位老爺在評論區和泰哥一起討論。
我們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