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依然是感謝各位網友對我上一篇文章的轉發和分享,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比較忙,只能抽出時間對網友們的評論做出答復,卻一直沒有新的分享,報以歉意。我在評論區里看到大家的問題,總結了一下大致發現大家對社會保險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只是對一些怎么去做的細節把握不是很明白,主要的問題集中在繳費、退休待遇和轉移,其中繳費和退休待遇計算我在前幾篇文章中有了大致的介紹,具體詳細的分析是我以后發文的方向,今天我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養老保險轉移的一些內容,希望讓大家心里有個大致的概念,這關乎到你到底在哪里退休、在什么制度下退休和怎么辦理轉移手續。
︱什么是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
要說起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就不得不提社會保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了,也就是說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為切實保障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保證參保人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跨省)流動并在城鎮就業時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順暢轉移接續,制定相應辦法。實質上就是讓保險能跟著人一起動起來,去保護參保人的切身利益。一般的來說目前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分為:養老保險制度內轉移、跨制度轉移兩大類。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分解介紹:
一、養老保險制度內轉移
養老保險制度內轉移,顧名思義就是在同一制度下的養老保險關系發生變動的情況,這種轉移只是涉及到不同地區和不同形式,一般不涉及參保人員身份的變動,也就是說不管怎么變動你參加的還是同一種養老保險制度。
(一)同一統籌地區內相互轉移。
這種轉移時最常見的轉移形式,也是最簡單的,統籌地區內相互轉移因為參保人員并沒有流動到外地,而且沒有變更參保險種,因此不涉及資金轉移,只是參保人員從本地一個企業流轉到另一個企業,在我們日常業務經辦的時候甚至只是將這種轉移視為“參保人員信息變更”,我們也一般稱呼這種轉移是“甩信息”。參保人員辦理也相對簡單,甚至都不需要參保人員自己經辦,通過參保單位人力資源部門就可以輕松辦理。比較特殊的是企業單位離職暫時轉為靈活就業人員的情況,在上篇文章的評論區里就有好多網友問“掛靠企業”繳費的問題,實際上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都屬于企業養老保險制度,退休計算待遇的方法是一樣的關鍵看的還是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只是繳費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有企業樂意為你承擔單位部分只讓你承擔個人繳費部分,這樣你可以去所謂的“掛靠”畢竟減輕你的繳費負擔,但是如果要是單位部分和個人部分全都自己承擔,又何必多去繳費呢,所以我說“掛靠”完全沒有用,除非有其他利好的政策,單從養老保險的角度來說,沒必要。雖然有點跑題,但是我還是想說這些,言歸正傳吧。特殊的同一制度下統籌地區內相互轉移,就是根據參保人某一時期的工作情況變化的,在企業由企業繳費就是企業職工,不在企業個人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就是靈活就業,這個可以無縫連接沒毛病。
(二)跨統籌地區內相互轉移。
跨統籌地區轉移也相對好理解,這就涉及到參保人員流動到外地,目前一般的省份已經是省級統籌了,所以跨統籌地區一般來講是指跨省轉移,這個就需要轉移資金了,根據國家統一的經辦指導意見,轉移資金不管是企業職工還是靈活就業人員都需要轉移個人繳費基數下的12%,轉移的資金和個人關系不是很大,因為個人賬戶8%是屬于參保人的固定資產不會因為轉移變少,其余的4%是統籌金只是為了平衡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資金關系,大致意思是參保人在原參保地參保繳費統籌金歸原參保地管理使用,到了新參保地繼續參保退休,為了不讓新參保地基金損失的一種補償機制。
二、跨養老保險制度轉移
跨養老保險制度轉移,就是在不同制度下的養老保險關系發生變動的情況,這種轉移涉及到了參保人員身份的變動,比如說外出務工的參保人工在工作地由企業參保屬于企業職工,因為繳費時間短不滿足企業職工退休條件回戶籍地轉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身份由企業職工轉變為居民;再比如說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企業參保有繳費記錄,但是在公務員考試后上岸,這樣就由企業職工保險轉變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再比如,原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辭職后到企業單位就職或創業,這樣就由機關事業養老保險轉變為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了。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跨制度轉移說白了就是我國現行養老體系下三種養老保險制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互相轉換。因為是不同的制度,所以資金渠道不同,因此跨制度轉移是需要轉移資金的,即使是在同一個縣也需要轉移資金。
︱怎么辦理轉移?
一、同制度下統籌區內轉移。
這個不用多說,操作簡單,分兩種情況。一是在本地不同參保單位轉移(包含單位轉個人)。直接持本人相關證件到窗口直接申請辦理,或者是通過參保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辦理即可。二是在統籌區內不同的縣級經辦機構間轉移。這是我們常說的縣級轉移,因為縣級是社保關系最基本的經辦機構,一般的要看所在地區怎么要求了,基本上統籌區內需要新參保地認定是否符合到接受條件,需要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轉移接續接受函》,然后由原參保地核實個人賬戶情況做轉出處理。
二、不同養老制度轉移和跨統籌地區轉移
不同養老制度轉移和跨統籌地區轉移因為需要轉移資金了,大體上操作步驟一樣,不同的是業務經辦人員進行不同的系統操作,因此對參保人來說沒有區別,所以我在這里把這些放在一起,方便大家理解。
(一)網上申請辦理。國家為了方便參保人進行養老保險關系轉移,不少地區可以直接通過人社系統手機App、網絡客戶服務端和一些政務門戶網站能直接進行網上申請辦理,最簡單的就是微信里也可以申請。為了簡單,我只介紹微信里的方法。
步驟1、打開微信,點擊右下角的“我”,點擊“支付”,點擊“城市服務”,點擊“熱門服務”中的“社保”。
步驟2、找到“社保服務查詢”的小程序,并點擊進入該小程序。
步驟3、點擊服務中的“養老保險轉移接續”。
步驟4、點擊“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申請”。
步驟5、點擊“我要申請”,并在手機頁面跳轉之后填寫申請人基本信息和新就業地、原參保地等轉移信息。最后點擊“提交申請”。
通過以上步驟就可以完成申請,業務經辦人員在網絡后臺看到申請信息后就會進行相應操作,如果需要參保人辦理什么手續的話會電話通知本人,另外以上相關操作一般情況會需要進行社會保障卡綁定,想要網上辦理轉移接續的話一定要確保自己有社保卡且信息完善。
(二)服務大廳窗口申請辦理。如果有些地區尚不能進行網上申請,那就需要進行常規辦理了,辦理方法也容易。
步驟1:需要參保人持相關證件到原參保地窗口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發起轉移,可以通過郵寄的方式送達至新參保地
步驟2:新參保地確認符合參保條件允許轉入的話開具《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聯系函》郵寄回原參保地
步驟3:原參保地進行審核無誤后出具《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并轉移相應基金,新參保地在收到基金后完成接續。
上述步驟只需要參保人員去發起即可,辦理內容是通過業務經辦系統上傳至人社部的中轉系統進行網絡數據交換,而開具的那些憑證社保經辦機構都會負責郵寄和相互聯系,如果參保人個人想要盡快辦理,也可自行郵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跨制度轉移即使是在同一個縣,上述的步驟也要去做。
︱怎么避免轉移過程中的坑?
一、只要有記錄,繳費年限少不了。由于各地政策或建立個人賬戶時間不一致等客觀原因,部分參保人員在跨省轉移接續養老保險關系時,可能遇到轉出地無法按月提供1998年1月1日之前繳費信息或者提供的1998年1月1日之前繳費信息無法在轉入地計發待遇的情況。不過這下大家可以放心了,根據人社部要求,轉入地應根據轉出地提供的繳費時間記錄,結合檔案記載將相應年度計為視同繳費年限。所以在轉移養老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在原參保地區確認好自己的參保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因為轉出后你在原參保地是終止繳費狀態,別到了退休時候才發現自己少了年限,那樣再去找就會很麻煩了。
二、涉及到補繳、需要提供證明材料。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轉移跨省流動就業人員轉移接續養老保險關系時,對于符合國家規定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超過3年(含)的,轉出地應向轉入地提供人民法院、審計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行政部門或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出示具有法律效力證明一次性繳費期間存在勞動關系的相應文書。這個很好理解,國家是反對逆繳費的,前面的文章也介紹過逆繳費對社保基金的損害,所以在轉移養老保險時假如你的繳費包含了補繳而且超過3年以上一定要給新參保地提供證明材料,否則是不允許轉移的,那么你再辦理過程中會因此多走很多冤枉路。
三、重復繳費要清退,二者只能選其一。因為涉及到多地參保和多險種參保,因此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重復繳費,我們在日常辦理業務時候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戶籍在本地農民一直在本地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外出務工后又在當地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樣就存在了重復繳費,社會保險是不允許重復領取養老金的,即使是你繳費了不同制度也不可以,所以大家在繳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情況,避免出現,那么重復后怎么辦呢?重復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參保人員,由本人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協商確定保留其中一個養老保險關系并繼續領取待遇,其他的養老保險關系應予以清理,個人賬戶剩余部分一次性退還本人。
四、選擇退休地有條件,選好多領養老金。有很多人是有條件可以選擇的。因為國家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時規定,如果在某地繳費滿足10年就可以在當地領取養老金。可以這么理解,如果你在繳費地區沒有達到10年,那么你只能回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待遇;如果你在戶籍地以外的某一地區累計繳費滿10年,那么你就有兩地可以選擇可以選擇在戶籍地退休也可以選擇在繳費滿10年的地區退休。如果你在戶籍地以外的某兩個地區累計繳費均滿10年,那么這三個地方你任意選擇。在選擇的時候你就應該認真地思考了,如果滿足多地的退休條件,考慮因素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地區的養老金構成(地區性津補貼等)情況等綜合預算,也就是說,同一繳費記錄,在經濟發達地區退休要比在經濟落后的老家退休待遇高一些,你可以多領取不少的養老待遇,一般人很容易忽略這一點,即使是社保經辦人員也不會一般會忽略。
五、啥時轉移有講究,沒有必要來回跑。根據國家的要求,社保關系是一直要跟著人走的。比如說你的工作地從北京州換成廣州,從北京離開時就要把社保關系帶到廣州的。但國家也沒有要求必須跟著人走,或者說不跟著人走也沒什么影響,實際上你離開時養老保險暫停參保,養老賬戶封存,但是個人賬戶還是計息的。不跟著人走,或許多了一個退休地的選擇權。既然是這樣,那我為什么著急轉移呢?如果有可能的話,在經濟發達地區退休應該是比在不發達退休算的退休工資高一些。但如果你在離開時候就把社保關系帶走,再想在回去辦退休就很難了。而且你在來回辦理轉移時要走很多程序,雖說容易,但也折騰。所以,最優的辦法是在即將退休的時候提前一兩年選擇好準備退休的城市再辦社保轉移,這個一般人是不會告訴你的。
六、要辦轉移有前提,新參保地必須有信息。這個是一個必然條件,目前有許多人網上申報辦理轉移卻不過審,原因很簡單,新參保地你需要有信息才可以的,如果沒有一定要先參保登記再辦理轉移,可以少走彎路盡快辦結。而且轉移政策及辦法主要針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暫不適用。工傷保險是不需要轉移的。
︱說到最后
說了半天,希望大家對社會保險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讓我嘚嘚半天有了價值,我的同事看我發的政策說我傻,一篇文章寫太長,第一大家不樂意看完,有效閱讀會降低,如果細化可以一篇寫成3—5篇,發文量也會高,但是我覺得我的目的并不是成為網絡寫手和優質的自媒體作者,因為我知道我的文筆并不好,也成不了大筆桿子,只是想要把我知道的分享給想要知道的人而已,還是實際干貨多一點才好,一篇文章盡量還是說的明白點給大家在實際中能用到才是最優。就像看“槽邏輯”漫畫給我的啟發一樣,不刻意也不在意才能做出真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