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一周終于迎來了周末,有人選擇戶外發現更美的風景,有人躺在床上享受好不容易的休閑時光。
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并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休息。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每到周一,就看到很多人發朋友圈:“累癱了”、“困死了”……
休假比上班累,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英國作家埃爾伯特有句名言:
“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深以為然。
放假的時候,傷身體又毫無意義的胡吃海喝、賴床養膘、熬夜、狂歡,我們的宗旨是不浪費每一分鐘的休息時間。
然而假期結束,我們卻都或多或少會感到疲憊,對于回歸工作、生活感到焦慮。
“又要早起上班了”、“我還沒有恢復好心態”、“假期太短,真想再借五百年”……
放假前天天盼著假期好好休息,假期結束后卻非但沒休息好,反而更疲憊了。
玩也玩不好,休息也休息不夠。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會休息呢?
會休息是一種能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什么都講求高效、方便。
不少人從睜開眼開就開始忙碌起來,不斷去適應自己的“角色出演”。
工作的人早早擠進去擁擠的地鐵踏上了上班的路,學生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小跑著往學校趕,老人們買菜、做飯、接孫子……
每個人都緊張地忙碌著,渴望休息時間,但是卻又不知不覺地浪費時間,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放松。
所以,并非有更多的時間,就有更好的休息,休息的質量取決于休息的方式,而非時間長短。
亨利·福特說過一句話:
“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猶如沒有剎車的汽車,極為危險。”
一個持續保持前進不懂得休息的人也是如此。
前段時間一名互聯網公司的23歲女員工凌晨猝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如此年輕,本應還有大把的時間去感受這一生,卻早早告了別,真令人惋惜。
根據《互聯網企業員工睡眠報告》顯示,現階段有81.4%的互聯網員工睡眠質量不好,有71.3%的員工存在失眠問題,有51.5%的員工超過23點才上床,他們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七個小時。
不僅僅是互聯網員工,各行各業里的人都或多或少會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過大。
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工作60小時以上的人,其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人的兩倍。
大腦超負荷的運轉,長期休息時間不夠,壓力過重,一點點吞噬我們的健康。
學會休息,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真正的休息,不是為了放縱,
而是為了更好的蓄力
想要休息好一定要明確休息的目的是什么。
正如列寧說的那樣:
“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休息是為了保持更好的心態、身體去朝著更遠的方向前行,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己,肆意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
要知道,休息和玩是完完全全兩回事。
休息是一項恢復活動,讓自己儲備力量,而玩主要是娛樂,目的就只是單純為了釋放壓力。
會休息的人懂得利用時間讓自己滿血復活,而不會休息的人只能越休息越累。
羅斯福為了保持自己的精神狀態,即使再忙,也會在見賓客或者發表演講前,找個沙發或者椅子閉目休息20分鐘。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即使再忙,也會33年如一日堅持跑步,還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舊會忙里偷閑在午飯后睡上一會。
那我們又是怎么休息的呢?
躺在床上日復一日刷手機、熬夜看電視劇……
同樣的時間,我們卻沒能擺脫電子設備的吸引,消極且被動的休息只能越休息越累。
“姿勢”不對,休息白費。
想要得到真正的放松,一定要學會有效休息,不要白白浪費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真正有效的休息是“交叉”,
而不僅僅是睡覺和娛樂
你覺得累了,但你不必停下來,學會調轉方向就是最好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不是要你放下手頭上所有的事情蒙頭大睡,而是需要你找對切換休息的項目。
學會這三點“交叉”式休息,讓你的休息更高效。
1.主動代替被動
什么叫被動休息?
就是不需要太用腦子的娛樂活動,比如發發呆、看看電視、刷刷手機。
什么是主動休息?
就是需要你消耗一定的體力和腦力的娛樂項目,比如打打籃球、爬爬山。
一直進行被動休息,那么你的大腦長期就處于消極的狀態,只能得到短暫的愉悅,長期下來就會感覺到很無聊,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而選擇更多的主動休息,休息的同時大腦接受了新的信息,有了新的體驗和思考,就更容易感受到持續的愉悅,從而得到身心的放松。
比如把躺著換成出去走走,讓身體動起來,又或者把刷短視頻換成拍短視頻,讓腦子活動起來。
當我們將精力投入進去專注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產生愉悅感,也更容易得到真正的放松。
所以假期,多走出去,活動活動身體,看看一直沒機會看的書,用主動休息代替被動休息,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感,得到充分的休息。
2.豐富代替單一
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剛放假的時候熱情澎湃,玩手機玩得不亦樂乎,覺得很放松。
但隨著假期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慢慢開始覺得一直玩手機沒那么有意思,甚至有點無聊。
其實,休息的精髓就在于“交叉”。
心理學上有一個邊際效應,連續增加某一項的投入,那么投入所帶來的收益會逐步減少。
簡單來說就是看多了,就沒有意思了。
假期第一天你看看綜藝覺得很開心,然而假期越長看綜藝對于你來說就越提不起興趣。
這個時候如果去換換腦子去看看書,或者去健身房鍛煉一下,再或者去到其他的城市看看山水,那么這個快樂感就能立馬提上來。
所以,我們在休息的時候要想休息的好,一定不能單一只做同一件事,天天躺在床上睡覺,天天玩手機,天天逛街都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疲倦。
合理安排我們的休息時間,學會“交叉”,娛樂的形式多做一些嘗試,讓我們的假期豐富起來,才能得到更好休息。
3.峰值代替均值
我們記憶里存留最深的記憶要么是金榜題名的高光時刻,要么是深陷窘境的灰暗時刻。
能真正走入我們記憶深處的都是人生或高光或灰暗的峰值。
如果我們的假期一直是平平平的狀態,沒有起伏,人就會感到麻木,得不到真正的放松。
完美的假期自然也需要一個峰值來刺激,才真正感受到自己休息了,放松了,滿血復活了。
比如我們平常下班后就是聽聽歌,就準備入睡。等到了周末我們可以約約三五好友打打麻將,談談心,喝喝小酒。
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點特別的味道,這個假期才算是沒白休。
▽
胡適先生曾說:
“一個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生。”
調整生活節奏,用積極放松來替代消極放縱,讓你隨時充滿能量。
別再只顧得埋頭努力了,真正高效的人懂得為休息賦能,休息時盡情放松,奮斗時竭盡全力。
短暫的放松與休息,好似你夢想旅途中的驛站。學會在這里釋放壓力,才能更好地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