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關于退休的條件,第一次閱讀破了4萬,看來大家對于退休這一塊都很重視,上次跟大家說了,會出一個關于退休金計算的科普,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退休金,也就是養老金,恐怕也是大家很關注的東西了。因為退休以后,生活的收入來源就全部依靠退休金了,退休金的多少,決定了退休以后的生活質量。
退休金的組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算公式是: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什么是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指在職工作期間,社保繳費指數計算的養老金金額。這一塊,基本上算得上是退休金的基本組成部分了。同樣,這是最難算最難理解的地方。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 (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x繳費年限x1%
從計算的公式上,我們可以看出,決定基礎養老金的因素有三個:
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
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好理解,這個每年社保局都會公布,繳費年限也好理解,就是一共繳費多久。
這里,主要跟大家說一下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這個問題。
平均指數,其實就是繳費的指數,舉個例子,比如今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是5347,如果按照5347基數繳費,指數就是1,如果按照3200基數繳費,指數就是0.6,如果基數是10694,那指數就是2.
平均繳費指數,簡單粗暴的算法,就是每年的繳費指數之和,除以繳費的年限。本人在算這個數據的時候,不太好算,如果一直按照最低基數繳費的話,那平均指數就是0.6.
什么是個人賬戶養老金?
我們都知道,在繳納社會保險的時候,養老保險有兩部分,個人繳費和公司繳費。其中,公司繳費部分計入統籌,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于(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這兩個錢算好了,退休金基本上就確定了。
舉個例子吧:
一名男職工,2020年其60歲退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347元。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賬戶中有50000元,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0.6。那么,他的基礎養老金=(5347元+5347元x0.6)/2x15x1%=641.64元。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元/139=359.79元;上列兩項合并,他的月基本養老金為641.64元+359.79元=1001.43元。
一名男職工,2020年其60歲退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347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0年時,個人賬戶中有100000元,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0.6。那么,他的基礎養老金=(5347元+5347元x0.6)/2x30x1%=1283.3元。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元/139=719.58元;上列兩項合并,他的月基本養老金為1283.3元+719.58元=2002.88元。
所以,不要覺得,交夠15年能領退休金就可以了,畢竟,交的越多,領的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