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行中,有許多船員出現腹瀉、乏力、牙齦出血,甚至死亡。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當時的人們把這種病稱為壞血病,但是對于如何治療卻是束手無策。18世紀中葉,事情發生了轉機,一個年輕的隨船醫生林特,發現壞血病都發生在船員身上,而包括自己在內和船長等管理人員卻沒有。他偶然來到船員餐廳用餐,發現船員只有面包與腌肉,而船長們菜譜中還有馬鈴薯與菜芽。于是,林特認為新鮮果蔬或許可能治療壞血病。當天,他們恰好遇上滿載柳橙與檸檬的貨船,林特就買了柳橙與檸檬來給船員們吃,效果極好。林特醫生又將壞血病患者分成兩組,兩組吃一樣的食物,但林特醫生給其中一組補充了柑橘類水果。結果補充水果組的壞血病患者病情有了明顯改善。
1928年,科學家從牛腎、卷心菜、辣椒、檸檬中提取了維生素C(抗壞血酸);1933年瑞士化學家合成維生素C,并證實維生素C在體內參與多種反應:(1)在生物氧化和還原作用以及細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從組織水平看,維生素C的主要作用與細胞間質的合成有關,包括膠原、牙和骨的基質,以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的接合物。(2)減少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彈性,減少出血。(3)激活造血功能,加速紅細胞的生長。(4)中和毒素,促進抗體生成,增強人體的解毒功能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5)抵消糖尿病患者血漿中的高水平自由基,降低餐后血糖。

天然的維生素C在哪里
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柿子椒,每500g中含量為900~925mg,尤其是紅青椒,比綠青椒的含量多1倍;其次在胡蘿卜、蘿卜、苦瓜、土豆、西紅柿、紅薯、南瓜、蓮藕、菠菜、芹菜、紫菜或冬瓜中的含量也較多。由于植物組織中含有一種抗壞血酸酶,因此蔬菜中的維生素C在久儲后易被破壞,加熱、酸堿也可使維生素C被破壞,所以如果想從蔬菜中攝取維生素C,建議最好生吃或涼拌。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以酸棗為首,每500g中含量為4150~5850mg,其次是橘子、甜橙、紅棗、山楂和蘋果。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C并無太酸的味道,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并非一定都酸,酸味的食物中也并非都富含維生素C,如漬酸菜中并無維生素C。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應注意補充維生素C
阿司匹林可以使血小板的環氧酶乙?;?,減少血栓素A2的生成,對血栓素A2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產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膠原、凝血酶、某些病毒和細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減少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心血管事件一、二級預防的“基石”,但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促使維生素C排泄,使維生素C排泄量增加大約3倍,易致體內維生素C缺乏,出現牙齦疼痛出血、皮下出血、傷口愈合緩慢等癥狀。此外,維生素C具有酸化尿液的作用,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可致水楊酸鹽的排泄量減少,易引起水楊酸鹽蓄積。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宜每日補充維生素C100~300mg,且兩種藥品不應同時服用,宜間隔2小時。
維生素C是鐵劑吸收的幫手
缺鐵性貧血又稱良性貧血,其有別于惡性貧血,是由于體內缺鐵,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但紅細胞計數不低,為常見的貧血類型,多見于老年、青壯年女性及兒童。因此治療中須補充鐵劑(硫酸亞鐵、枸櫞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口服鐵劑宜選用2價鐵,2價鐵的溶解度大,易于吸收,3價鐵在體內的吸收僅相當于2價鐵的1/3,且刺激性較大,3價鐵只有轉化為2價鐵后才能被吸收。對胃酸缺乏者,宜與稀鹽酸并用,有利于鐵劑的解離。維生素C作為還原劑可促進鐵轉變為2價鐵,或與鐵形成絡合物,從而促進鐵吸收,口服鐵劑應同時聯合服用維生素C一日300mg。

合理服用維生素C
預防性和治療性應用維生素C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預防是對體內缺乏的補充,而治療則是用于疾病,兩者不能混淆。正常人體每天對維生素C的需量甚微,一般健康男性一日60~70mg足以,但對外傷、手術或極端氣溫下可能需要加量3~5倍,嗜煙的人則提高50%。人體內維生素C儲備量為900~1700mg。但當體內儲備低于300mg時,即有癥狀出現,表現為軟骨鈣化不足、骨骼和牙齒發育異常、毛細血管脆弱、皮膚出現瘀斑、肌肉和關節內出血、正常細胞和大細胞性貧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低血壓、驚厥、昏迷乃至死亡。
均衡的膳食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來源,每天進食平衡膳食的健康者,另行補充維生素C并無益處。但應用低熱量(<1200Cal/d)膳食者,往往不能攝入適量維生素C,可能需要另行補充。
維生素C的補充量應以聯合國糧食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許可量為準:6歲以下兒童一日30mg、6歲以上兒童一日45mg、12歲以上兒童一日60mg、成人一日70mg、妊娠期婦女一日80mg、哺乳期婦女一日100~120mg。如用于治療,一日50~100mg即可;用于維生素C缺乏治療,一次100~300mg,一日3次;對燒傷和創傷、心肌炎和感染者一次200~500mg,一日3次,每日最大量不宜超過2000mg。當患者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時,或患有胃腸病、結核、癌癥、潰瘍、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時,也需適量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亦是藥品,同樣要遵循“量變到質變”和“雙重性”的規律。劑量過大,在體內不宜吸收,甚至有害,過量服用則偶見腹瀉、皮膚紅亮、頭痛、尿頻、惡心、嘔吐、胃痙攣等反應。(1)若一日服用2000mg以上,對人體的生殖功能亦有影響,因此,維生素C2000mg(約20片)是一個危險界限,最安全的劑量是在2000mg以下。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C,需注意控制劑量。(2)有以下疾病時要慎用,如尿酸鹽性腎結石、痛風、糖尿病、粒幼細胞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鐮形紅細胞貧血等。(3)口服避孕藥的婦女,血漿中維生素C的含量亦低,如突然停用,可能引起破潰性出血而使避孕失敗,宜加警惕為好。(4)泡騰片宜先用100~150ml涼開水或溫水浸泡,可迅速崩解,應待完全溶解或氣泡消失后再飲用。不應讓嬰幼兒自行服用,嚴禁直接服用或口含。(5)維生素C片或泡騰片不宜受潮,不宜受日光直射,日久易于氧化色澤變黃變棕,因此家庭藥箱不宜過多儲備,如有需要可隨時去藥店購買或醫院獲取。(北京積水潭醫院張石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