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中國居民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重要健康問題,女性總體發病率約是男性的5倍,女性50歲左右絕經期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率會明顯增加,65歲以上女性發病率超50%。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是導致脆性骨折,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1例脆性骨折,在2012至2022年期間,預計中國每年骨質疏松相關骨折總數增加155%;骨折后1年內因各種并發癥的死亡率可達15%至20%,50%以上幸存者會遺留終生殘疾。
然而在我國,目前對于預防骨質疏松癥并未做到真正重視。有調查顯示,在所有骨質疏松癥的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中,做過骨密度檢測的只有20%,僅有36%的患者獲得診斷,90%以上患者并未接受過正規的抗骨質疏松癥治療,只有24%的患者在發生脆性骨折后才獲得規范治療。
因為骨質疏松癥總是悄無聲息地到來,又可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骨折,因此又被稱作“沉默的殺手”。專家指出,關注早期癥狀、進行早期干預,可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導致的骨折;而進行骨密度檢測和正規抗骨質疏松癥治療是減少骨折的有效辦法。期待通過更廣泛的科普宣傳、更科學的醫院專業科室設置和更規范化的社區管理流程,讓更多人提高防范意識,減少這個“沉默的殺手”對健康的危害。
據《中國婦女報》
來源: 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