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皮膚科醫生李凌霏在高原巡診時發現,有的戰友鼻尖、臉頰、頸部等暴露部位出現燙傷樣的發紅癥狀,還伴有局部燒灼感。李醫生檢查后,診斷為日曬傷。
日曬傷也稱日光性皮炎,是皮膚暴露部位接受強烈光線照射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癥。輕度曬傷者曬傷部位出現彌漫性紅斑,恢復過程中,紅斑逐漸消退、脫屑,留有色素沉著,顏色與周圍皮膚明顯不同。嚴重曬傷者會出現水腫、水皰,破潰結痂后,瘙癢、疼痛感更加明顯,嚴重的還可能出現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
不少戰友認為只有夏天會出現皮膚曬傷,其實這是認識誤區。李醫生介紹,紫外線是一直存在的,特別是高原地區,即使是嚴寒的冬季,紫外線也很強烈,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同樣會造成皮膚曬傷。高原官兵進行野外訓練、巡邏等室外作業時,被紫外線照射時間長,可在皮膚暴露部位涂抹防曬霜。要注意的是,防曬霜應在出室外前15分鐘涂抹,每隔2-3小時需補涂。官兵回到室內后,要用清水或洗面奶洗掉防曬霜。此外,高原官兵唇部也易被曬傷,引發唇炎等病癥。建議戰友出門前涂抹防曬唇膏,做好唇部保濕工作。
預防曬傷還要做好物理防曬。冬季,高原上午十一點至下午兩點紫外線最強。單位安排室外作業時,可盡量避開紫外線最強時段和地域。帽、衣等織物能直接遮擋日光,織紗密度越高、顏色越深,或加有防曬涂層,紫外線吸收能力越強、防曬效果越好。官兵長時間在室外時,可放下棉帽或皮帽護耳舌、戴好手套,以遮擋耳部、頸部、雙手等皮膚暴露部位。食物對曬傷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官兵可多吃胡蘿卜、南瓜、藍莓、紫葡萄、茄子、獼猴桃等食物,以減輕光損傷,少吃光感性食物,如灰菜、芹菜、茴香等。
如果官兵皮膚被曬傷,出現發燙、發紅等癥狀,可先進行自我冷敷,用涼水打濕毛巾后敷在曬傷部位,或用冷水瓶在面部來回滾動,以降低局部溫度。官兵在基層衛生部門就診治療時,若皮膚被輕度曬傷,先用冰袋冷敷,再用0.9%氯化鈉溶液沾濕的無菌紗布敷在傷處,既能緩解疼痛,還能為曬后肌膚補充水分。同時,使用外用藥物治療。對于薄嫩的面部皮膚,建議選擇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如曬傷部位有明顯滲出,應先用生理鹽水或者3%硼酸溶液濕敷患處,控制滲出,然后涂抹藥膏。如果曬傷癥狀嚴重,應盡早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