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駕校學車時,上車的前三件事是系安全帶,調座椅,調后視鏡。而后視鏡就像是一把尺子,當后視鏡調整不好,我們倒車入庫或者行車并線時的參考和標準就變了,最后的結果是考試不及格,或者釀成刮擦事故。所以,調整好車輛后視鏡就像是擦亮我們的眼睛一樣重要。
主駕側后視鏡調整:地平線二分之一,車身四分之一
當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坐姿,模擬自己日常的駕駛姿態,微微偏頭,看向左側后視鏡。此時最佳的后視鏡調節視角應該是,后視鏡內的地平線位于整個鏡片的二分之一高度處,而自己車輛的車身占比為后視鏡的四分之一,最大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具體如圖所示。如果后視鏡內車身占比太高,會造成后視鏡盲區增大,對于旁邊車道的車輛觀察不到位,如果太小,無法準確判斷自車位置。比如倒車的時候,如果后視鏡內車身占比太小,或者車身最外沿的位置沒有在后視鏡中顯現出來,那么很可能造成車輛的剮蹭,因為無法判斷自車的邊界。但一些配備倒車后視鏡自動下翻功能的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主駕側外后視鏡調節參考
副駕側后視鏡:地平線三分之二,車身四分之一
副駕駛側的后視鏡離駕駛員較遠,所以后視鏡內的車輛顯得更小,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像主駕側后視鏡那樣追求后方視野的開闊,而是要保證能看清后視鏡內的車輛。所以,副駕駛側后視鏡調節,要求地面占據的面積為后視鏡的三分之二左右比較合適,車身占比不變,依舊是四分之一。
副駕駛側后視鏡調節參考
中央后視鏡:能看到后排人臉,地平線占據二分之一
左右后視鏡調完了,中央后視鏡的調節同樣重要,中央后視鏡的作用主要是觀察正后方車況,以及后排乘客的狀態。所有調整中央后視鏡時,要保證能看到后排乘客,也要能保證后方道路的視野。所以,中央后視鏡要調整到駕駛員可以看到后排乘客的頭部位置,同時后方道路的地平線位于后視鏡二分之一位置。
中央后視鏡調節
以上,是我們對于汽車后視鏡調節的參考,而在實際上我們要根據這個標準進行微調,并在實際行車過程中,養成自己判斷自車和其他車輛位置的標準和感覺,靈活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