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都是要花錢的,喜歡種花也是一個道理,花盆、土壤、苗種等都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其實土壤的消耗量還不小,每一次換盆都感覺被植株“吃掉了”。有些舊土,花友們都直接扔掉,雖然養分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但也還是有利用價值的。

舊土所具備的特點主要有三個,養分降低;攜帶病菌、蟲卵;土壤結構的變化。土壤本有的養分是很低的,需要其他物質的協助,所以要定期做好一定的養分補充。

細菌是無處不在的,而植株會發生不良的生長跡象,極大可能就是它“闖的禍”,畢竟是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預防消滅會比較困難。所謂的土壤結構變化就是性質改變,大部分都是因為前兩者影響而堿化,也是影響再次利用最關鍵的一點。

長期以來,對于土壤再次使用的方法非常多,大家應該也聽說過不少吧。比如說微波爐消毒、蒸煮等方法,還有較為科學的添加腐殖二次發酵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操作起來較為繁瑣,最為簡單的辦法、并能夠讓廣大花友接受的辦法,就是添加一些新土、有機肥進行一些改良。一方面能夠補充所缺的養分,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土壤的結構。至于用料以及具體的操作,請往下看。

替換掉的花土要弄松散,需要充分暴曬消毒,若是要除去雜質,可以過篩一下,土壤也會變得更加細膩,土壤中的雜質主要是爛根、石頭等。

高溫消毒無非就是要殺掉大部分的細菌、蟲卵等,再不放心,還可以混入一些殺菌的藥粉,起到一個雙重的消毒效果。處理過后的土壤,需要混入一些有機肥,像動物糞便之類的,這種混合土壤質量比較高。

土壤的主要組成材料有泥炭、椰糠、珍珠巖、粗沙等,一些材料比較便宜,組裝起來的土壤質量也并不差。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平價的基質來栽種小型的家庭版花卉,每天更換土壤能夠降低成本。

小花認為節約是值得學習的美德,不管在哪一個領域,都能發揚光大。在園藝領域中,重復利用土壤也是一種可行的節約方法。雖說不同的植株,對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只要稍微做些改變,依然是一份合格的基質,大家覺得是這個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