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晚上12點以后睡覺就是熬夜,也有人說晚上11點以后睡覺就是熬夜了。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科學研究表明:所謂熬夜是指睡眠沒有規律,睡的不夠,睡的不好。
· 假如你總是凌晨2點睡覺,第二天10點起床,且白天不犯困,這屬于晚睡,不算熬夜;
· 假如你每天晚上9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但突然有幾天是晚上11點睡覺,導致睡眠不足,這算熬夜。
· 還有一種叫"慢性睡眠不足",就是睡的不踏實、質量不高,即使時間再長,也算熬夜。
我們的睡眠質量主要靠規律的生物鐘和充足的時間來保證的,每天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
對生物鐘影響最大因素是光照,所以經常上晚班的人,白天睡覺最好用不透光的窗簾來模擬晝夜環境交替,提高睡眠質量,但也有特殊的人群,每天只睡4、5個小時,就精力充沛,這類人不算熬夜。
長期熬夜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長期熬夜會對大腦神經元產生損傷,導致神經元減少,神經一旦受損傷,修復十分困難,甚至無法修復。這就是白天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頭暈腦脹的原因。
熬夜的危害:
1. 內分泌紊亂,讓你變丑、變老、變笨,皮膚加速老化;
2. 易胖難瘦體質,即使晚上不吃東西都會變胖;
3. 猝死的危險;
4. 記憶力、抵抗力減退;
5. 脾氣變大易生氣;
6. 脫發、神經衰弱。
熬夜后能補回來嗎?
科學研究表明,偶爾熬夜是可以的,但通宵就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學習和記憶水平才能恢復,但如果是經常熬夜和作息不規律,對不起!真的補不回來。
熬夜會大量消耗體內與神經和肌肉調節相關的B族維生素,而B族維生素可通過促進神經元突觸的脂類合成來增加神經突觸長度從而起到修復神經的作用,而人體是無法合成B族維生素的。
那么如何補救呢?
1. 早餐很重要:熬夜后一定要吃了早餐再休息,不要過飽,切忌空腹睡覺;
2. 清淡飲食,多喝溫開水:忌高糖高脂食物,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
3. 睡前沖澡:可以有效緩解疲勞,提高睡眠質量;
4. 適當運動:起床后散步、瑜伽、八段錦等,多曬太陽;
5. 緩解視疲勞:可以做一套眼保健操,適當吃護眼水果,如藍莓、車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