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些新手司機上路,只盯著前面,很少看后視鏡,也不知道怎么調整后視鏡,這就跟閉眼開車一樣,很危險。
后視鏡就像我們的第三只眼睛,幫助我們隨時了解車外的情況,想用好,就得先調好。
保持正常坐姿,兩側外后視鏡中,車身均占四分之一的位置,左后視鏡中,地平線調到中間位置,右后視鏡中,地平線放在三分之一位置,中間后視鏡正對后風擋玻璃就行了。這是應用最廣的調整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是把頭貼近左側車窗,然后調整鏡面角度,直到在鏡中看不到自己的車為止,再把頭挪到車輛前座之間,調節(jié)右側后視鏡至看不見自己車身。這種方法確實減小了兩側盲區(qū),但沒有自己的車身做參照,也帶來了新的麻煩。
路面上常見的事故除了追尾就是變道時和別的車蹭上,出這個事故,要么是沒養(yǎng)成看后視鏡的習慣,要么就是不會用鏡子判斷距離。
當后車幾乎充滿外后視鏡鏡面時,兩車相距大概在3到4米的樣子,后車占鏡面三分之一面積的時候,兩車間距大概是10米,想安全的變更車道,至少需要這個距離。
內后視鏡也能大概判斷后車距離,從后視鏡看到后面的車前保險杠消失了,他和自己的車距離大約是10到12米,這時候可以點剎提醒他遠一點,當然用后視鏡判斷車距,與車型,車身形態(tài)等等都有關系,只是個參考而已。
怎么調后視鏡,都不可能完全消除盲區(qū),先看后視鏡再轉頭觀察才是最靠譜的。






